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楚骚的意思、楚骚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楚骚的解释

(1).指 战国 楚 屈原 所作的《离骚》。 南朝 梁 裴子野 《雕虫论》:“若悱惻芳芬, 楚 骚为之祖;靡漫容与, 相如 扣其音。” 宋 苏轼 《次韵秦少游王仲至元日立春》之三:“词锋虽作 楚 骚寒,德意还同 汉 詔宽。” 明 丘濬 《过采石吊李谪仙》诗:“岸芷汀兰无限意,临风三復 楚 骚文。”

(2).泛指《楚辞》。 清 沉德潜 《<古诗源>序》:“兹復溯 隋 陈 而上,极乎 黄轩 ,凡‘三百篇’、 楚 骚而外,自郊庙乐章讫童謡里谚,无不备采。” 清 汪熷 《<长生殿>序》:“《郑》《卫》岂导淫之作, 楚 骚非变雅之音。”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楚骚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概念,特指以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离骚》为代表的诗歌体裁及文学风格,也是“楚辞”的代称。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阐释:

一、文学体裁定义

“楚骚”即“楚辞体”,源于楚国地方文化,以屈原《离骚》为典范。其特点包括:

  1. 句式灵活:突破《诗经》四言限制,多用六言加“兮”字(如“帝高阳之苗裔兮”),形成参差错落的节奏。
  2. 楚地元素:大量使用楚方言(如“扈”“汩”)及地方意象(沅湘、兰蕙等),具有鲜明地域性(《文心雕龙·辨骚》)。
  3. 抒情传统:以个人际遇抒写家国情怀,开创中国浪漫主义文学先河。

二、文化精神内核

“骚”字本义为“忧患”,《离骚》即“遭遇忧患”,引申为:

  1. 讽喻精神:借香草美人隐喻政治理想(如“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形成“比兴”传统。
  2. 悲剧意识:屈原“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的遭遇,塑造了士人抗争命运的典范(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三、历史影响与延伸

汉代将屈原作品辑为《楚辞》,“骚”遂成文学流派代称:

  1. 文体分类:《四库全书》将“骚体”单列一类,与诗、赋并立。
  2. 文学批评:刘勰《文心雕龙》设《辨骚》篇,称其“气往轹古,辞来切今,惊采绝艳,难与并能”。

权威参考文献来源:

  1.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M].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6. (在线阅读
  2. [南朝梁]刘勰. 《文心雕龙·辨骚》[DB].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原文链接
  3. [汉]王逸. 《楚辞章句》[M]. 中华书局影印本, 1983.
  4. [汉]司马迁.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DB]. 国学网. (原文链接
  5. [清]纪昀等. 《四库全书总目·集部·楚辞类》[DB].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原文链接

网络扩展解释

“楚骚”是汉语中一个具有文学史意义的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综合解释:

一、基本含义

  1. 狭义指代:专指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的代表作《离骚》。作为中国文学史上首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离骚》以其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深沉的家国情怀,成为楚辞文体的典范。
  2. 广义延伸:可泛指以屈原作品为核心的《楚辞》整体,包含宋玉、景差等人的楚地文学创作。如清代沈德潜将《楚辞》与《诗经》并列为古代诗歌源头。

二、引证与示例

三、文学史影响

楚骚不仅开创了“骚体诗”这一文体(如特征性的“兮”字句式),更奠定了中国文学中浪漫主义传统,其象征体系(香草、美人、求女等意象)深刻影响了汉赋、唐诗乃至宋词的发展。


注:如需了解历代文人对楚骚的具体评述,可查阅《雕虫论》《古诗源序》等文献(部分引文见、6)。

别人正在浏览...

鞍帕半天被搭子比拼裁鉴常形廛舍督厉反接分局分位干霄蔽日槀本亘古通今狗胆包天龟河贵重害忌汗颜无地黑话黄屦黄丸画鸦晦节胡赖壶人家厨家君见风使船积藏季军揢撒拉家带口烈炬领结俚谣鲁鱼陶阴猛打民械盘查曝阳青薠青郭青蘪气逾霄汉癯惙辱詈跳伞员媞媞退匿晩饭王庄踠跧卫蔽微妾尾声闻风问接怃然鏬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