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乌头的意思、乌头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乌头的解释

[rhizome of Chinese monkshood (Aconitum carmichaeli)] 乌头属草本植物,特指舟形乌头,花大,紫色。根茎像乌鸦的头,有毒,可入药

详细解释

(1).乌鸟的头。 宋 范成大 《玻璃江一首戏效陆务观作》:“祗言日远易排遣,不道想思翻苦心。乌头可白我可去,菖花易青君易寻。”亦为“乌头白”的略语。 清 惜秋 旅生 《维新梦·感愤》:“壮岁从征沙漠,望穷马角乌头;暮年謫迁 江州 ,吟尽荻花枫叶。”参见“ 乌头白 ”、“ 乌头马角 ”。

(2).长着黑发的头。借指年少。 唐 刘禹锡 《望赋》:“鹤颈长引,乌头未改。” 唐 白居易 《江州赴忠州至江陵以来舟中示舍第五十韵》:“乌头因感白,鱼尾为劳頳。” 明 唐寅 《叹世》诗之五:“人生在世数蜉蝣,转眼乌头换白头。”

(3).堇草或附子的别名。根茎块状,有毒,可作镇痛药。《国语·晋语二》“ 驪姬 受福,乃寘鴆于酒,寘堇于肉” 三国 吴 韦昭 注:“堇,乌头也。”《三国演义》第七五回:“此乃弩箭所伤,其中有乌头之药,直透入骨。”

(4).古时指牛马等动物的后足外节。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养牛马驴骡》:“﹝马﹞乌头欲高。”原注:“乌头,后足外节。”

(5).芡实的俗称,亦叫6*鸡头。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乌头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乌头的汉语词典释义

一、字义解析

乌头(wū tóu)为复合词,由“乌”(黑色)与“头”(顶端)构成,本义指植物块根顶端呈黑褐色的部分,后特指毛茛科植物乌头属(Aconitum)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及其干燥块根。

二、植物学释义

乌头属植物多生于山地草坡或灌丛中,其主根肥厚,形如乌鸦头部,故名。全株有毒,尤以块根毒性最强。《中国植物志》记载其为中国传统药用植物,但需经炮制减毒后入药。

三、药用价值与毒性

  1. 药用功能

    炮制后的乌头(称“制川乌”)可温经散寒、祛风湿,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等症。

  2. 毒性警示

    生乌头含剧毒生物碱乌头碱(Aconitine),误食可致心律失常、呼吸麻痹,严重者致命。《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明确标注其用量与炮制规范。

四、文化引申

  1. 文学意象

    古诗词中“乌头”常隐喻险恶环境或岁月变迁,如白居易诗云:“乌头未白客先老”。

  2. 民间别称

    部分地区称“草乌”“鸡毒”,凸显其毒性特征。

五、权威参考文献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2. 《中华本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编)
  3. 《中国植物志》(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4.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

(注:因知识库限制未提供网页链接,建议通过权威学术数据库如CNKI、读秀检索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

关于“乌头”的详细解释如下:

一、基本词义

“乌头”一词原指乌鸦的头部,后因其植物根部形似乌鸦头而得名。在植物学中,乌头是毛茛科乌头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学名Aconitum carmichaelii,别名草乌、五毒、铁花等。


二、植物学特征

  1. 形态
    块根呈倒圆锥形,茎高60-200厘米,叶片五角形,深裂如掌状。秋季开蓝紫色花朵,总状花序顶生,花瓣形态独特。
  2. 分布与习性
    主要分布于中国云南、四川、湖北等地,喜温暖湿润气候,适应性强,多生于阳光充足、排水良好的土壤中。

三、药用价值与毒性

  1. 药用特性
    主根(乌头)和侧根(附子)均含乌头碱,经炮制后可入药,具祛风除湿、温经止痛之效,常用于治疗风寒湿痹、关节疼痛等症。
  2. 毒性警示
    未经处理的乌头毒性极强,微量即可引发中毒,表现为口舌麻木、呕吐、心悸等,严重者可致死。需严格遵循医嘱使用,孕妇及阴虚者禁用。

四、其他释义


乌头是兼具毒性、药用与文学意象的特殊植物,需谨慎使用。如需药用,务必通过正规渠道购买炮制品,避免自行处理。更多信息可参考植物学及中医药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笆竹彪耀碧蹄草上飞侈声次祀当风秉烛打雄冻草剟拾鹅腿子凡格芳襟放冷箭钙化干洗共贯乖愆匦院贵正赫赫魏魏环卧会且挟册蠒耳羊角刃击谷畿官景迹刻贼魁纲扩充来胤两街磏仁连屯撩掉流气罗袂棉田民安国泰凝竚浅陋情知任臣热气腾腾茹古涵今缛礼烦仪入仕随珠弹雀贪赂头编拓书手轊椟违指緼襏无事响版仙人欹器谢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