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 代西方部落名。《后汉书·西羌传》:“及子 季歷 ,遂伐 西落鬼戎 。” 李贤 注引《竹书纪年》:“ 武乙 三十五年, 周王季 伐 西落鬼戎 ,俘二十 翟 王。”
“西落鬼戎”是一个历史名词,具体含义如下:
基本定义
“西落鬼戎”指周代(约前11世纪-前256年)位于西方的一个部落名称,属于西戎的一支。该词最早见于《后汉书·西羌传》和《竹书纪年》,是中原王朝对西部游牧部族的称呼。
历史背景
根据《竹书纪年》记载,商王武乙三十五年(约公元前12世纪),周国君主季历曾率军征伐西落鬼戎,俘获其首领二十余人。这场战役巩固了周国在商朝西部的势力,也反映了当时中原与西部部族的冲突。
族属考辨
西戎在周代泛指西部非华夏族群,包含多个部落(如犬戎、义渠等)。周人与西戎长期既有战争也有融合,如秦人先祖便负责为周王室抵御西戎。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后汉书·西羌传》《竹书纪年》等原始文献。
《西落鬼戎》是一个汉字词组,意思指的是西南边疆地区的侵略者或敌人。此词一般用来形容那些来自西南边疆地区的外族侵略者。
《西落鬼戎》这个词的拆分部首是“鬼”字的“鬼”部,部首笔画为6画。
《西落鬼戎》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中国对西南边疆地区有外族民族入侵的历史记录,而这个词就是形容这些西南边疆的敌人。该词在历史文献中多次出现,如《史记》、《汉书》等。
《西落鬼戎》的繁体字为「西落鬼戎」。
在古代的汉字写法中,「西落鬼戎」这个词的字形与现代基本相似,没有明显的变化。
1. 史书中记载,汉朝时期,西北边疆经常遭受来自西落鬼戎的袭扰。
2. 历史上,中国抵御了多次来自西落鬼戎的入侵。
- 西边疆 - 落后 - 鬼神 - 戎马
- 西南蛮夷 - 西陲异族 - 边疆敌人
和《西落鬼戎》相对的反义词是“同胞”或“同族”,这两个词表示的是与自己同属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人。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