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trass]∶一种淡颜色的火山凝灰岩,类似火山灰的成分,特指在莱茵河下游将它磨碎以用在水硬性水泥中
(2) [tephra;volcanic ash]∶火山爆发期间喷发出的一种固体物质,并通过空气输运
火山灰是火山喷发过程中形成的碎屑物质,属于火山喷出物的一种。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火山灰指"火山爆发时喷出的灰白色粉末状物质,主要成分为硅酸盐",其粒径通常小于2毫米,质地轻盈且具有吸附性。从地质学角度分析,火山灰的形成与岩浆内部气体膨胀相关:当地下岩浆房压力骤增时,岩浆中溶解的挥发分急速释放,导致岩浆破碎成细小的玻璃质颗粒喷射至大气层。
火山灰的化学成分包含45-75%的二氧化硅(SiO₂),同时含有氧化铝(Al₂O₃)、氧化铁(FeO/Fe₂O₃)等成分。中国地震局火山研究中心的观测数据显示,典型火山灰颗粒具有多孔蜂窝结构,这种特殊形态使其在农业领域可作为土壤改良剂,通过释放磷、钾等微量元素提升土壤肥力。建筑工程领域则利用火山灰的活性成分,将其掺入水泥生产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该技术已被收录于《建筑材料工业技术规范》GB/T 1346-2011。
值得注意的是,火山灰云对航空安全构成威胁。国际民航组织(ICAO)发布的《火山灰云航行手册》明确指出,火山灰中的玻璃质颗粒在高温环境下会熔化附着飞机引擎叶片,2010年冰岛埃亚菲亚德拉冰盖火山喷发曾导致欧洲航空业单日经济损失达1.7亿欧元。在环境监测方面,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建立了火山灰扩散模型用于灾害预警。
火山灰是火山活动喷发的碎屑物质,其定义、形成及特性如下:
火山灰指火山喷发时产生的直径小于2毫米的固态碎屑颗粒,主要由岩石、矿物晶体和火山玻璃碎片组成。这类物质在爆炸性喷发中,围岩和岩浆被炸碎形成,并通过大气搬运沉降到地表或水体中。
形成过程
火山爆发时,炽热的岩浆和早期凝固的熔岩因爆炸作用碎裂,形成细小颗粒,随后被喷入大气层,经风力扩散后沉降。
主要成分
包含三类碎屑:
物理化学特性
环境影响
火山灰属于火山喷发碎屑(Tephra)中的细粒类别,按尺寸可分为火山灰(<2mm)、火山砾(2-64mm)和火山块(>64mm)。其沉降范围与粒径相关,细粒可飘散至数千公里外。
如需进一步了解火山灰的地质研究案例,可参考关于火成碎屑流的沉积机制分析。
鼇鱼本分别干辟举踩曲惭怖车迹抽替措笔大风篇刀砧杀风泵符曹凫藻付治挂履光丽骨棱棱椁帱果干褐色花选灰簇簇姜原饯岁焦唇敝舌矫擅结屋解玺井底蛤蟆静念机身九两鞫案悃款扩被劳动者六嫔漫头愍念男丁淖冰粘缠您家捧上天漂麦乾僵钦除青臯清庙筛春尚且神惊石束袵抒思踏板探视乌腊草相导咸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