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纵的意思、昏纵的详细解释
昏纵的解释
昏乱放纵。《北史·裴陀传》:“ 文宣 末年昏纵,朝臣罕有言者。” 宋 孔平仲 《续世说·直谏》:“ 长庆 、 宝歷 中,政出多门,事归邪幸。 渤 不顾患,章疏论列,曾无虚日。 敬宗 虽昏纵,亦为之感悟。”
词语分解
- 昏的解释 昏 ū 天刚黑的时候:黄昏。昏晓(朝夕。亦指明暗)。昏定晨省(媙 )(人子侍奉父母的日常礼节,晚上服侍就寝,早上省视问安)。 暗而无光:昏暗。昏黑。 惑乱:昏愦。昏聩。昏庸。 神智不清楚或失去知觉:发
- 纵的解释 纵 (縱) ò 放:纵虎归山。纵火。 放任;不拘束:放纵。纵目四望。纵情。纵观全局。 身体猛然向前或向上:纵身。 即使:纵然。纵使。纵令。 竖,直,南北的方向,与“横”相对:纵横交错。纵横捭阖(指在政
网络扩展解释
“昏纵”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hūn zòng,其核心含义指昏乱放纵,多用于描述因头脑昏聩、缺乏理智而导致的行为失控状态。以下是详细解析:
一、词义分解
-
“昏”
- 原指天色昏暗,引申为神志不清、思维混乱(如“昏庸”“昏聩”)。
- 在“昏纵”中强调判断力丧失、缺乏理性。
-
“纵”
- 本义为放任、不加约束(如“放纵”“纵容”)。
- 在“昏纵”中特指因昏昧而肆意妄为。
二、用法与语境
-
历史文献中的用例
- 《北史·裴陀传》提到北齐文宣帝晚年“昏纵”,形容其晚年统治昏庸无道、放纵无度。
- 宋代孔平仲《续世说·直谏》中,唐敬宗被描述为“虽昏纵,亦为之感悟”,指其虽昏聩放纵,但仍能被谏言触动。
-
适用对象
- 多用于批评统治者或掌权者 的失德行为,也可形容个人因糊涂而放纵。
三、相关说明
- 该词属于文言色彩较浓的书面语,现代使用频率较低,常见于历史评述或文学作品中。
- 近义词包括:昏聩、荒淫、恣睢;反义词如:清明、克己、自律。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代用例或语义演变,可参考《北史》《续世说》等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昏纵》的意思
《昏纵》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糊涂、昏迷或精神错乱。
拆分部首和笔画
《昏纵》的部首为日,总共由7个笔画组成。
来源
《昏纵》这个词语来源于古代汉语,是根据其词义推衍出来的。
繁体
《昏纵》的繁体字为「昏縱」。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代汉字的书写方式与现代有所不同。根据古籍《说文解字》的记载,古时候「纵」的书写形态与现代相似,而「昏」的古字形在结构和笔画上略有不同,但整体上能够辨认。
例句
1. 他受到严重的打击后,变得昏纵不堪,无法正常工作。
2. 这个人因为长期酗酒导致精神昏纵,时常言行举止不稳定。
组词
昏迷、昏厥、糊涂、迷失、混乱、精神错乱
近义词
昏迷、糊涂、迷糊、迷茫、困惑
反义词
清醒、明晰、清楚、确切、明了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