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蛞蝓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虫四·蛞蝓》。
(2).比喻驽弱、做事不干脆利索的人。 李国文 《冬天里的春天》第二章:“老头子火了:‘你倒是去跟那种鼻涕虫,过几天试试看。’” 古华 《相思树女子客店》七:“干革命干了二十几年、三十几年,倒不如一个社办小店的合同工、鼻涕虫。”
“鼻涕虫”一词有以下两层含义,需结合语境理解:
基本特征
鼻涕虫学名蛞蝓(拉丁学名:Agriolimax agrestis),是软体动物门异鳃总目蛞蝓科动物,外形类似无壳蜗牛,体表多黏液,头部长短触角各一对,眼位于长触角顶端,体色多为暗灰、黄褐或灰红色。
习性与生态作用
喜阴暗潮湿环境,夜间或雨后活动,以植物叶片、嫩芽为食,对农作物有害,但也会分解腐烂有机物,参与生态循环。其体内含氨基酸、微量元素及蜗牛酶等成分,可入药,具清热祛风、消肿解毒等功效。
与人类关系
对人体无害,但可能携带细菌或寄生虫,需避免误食。防治方法包括撒盐(使其脱水)或保持环境干燥。
形容生理特征
字面指“鼻涕流得多的虫子”,可戏称常流鼻涕的人(如儿童)。
性格或行为贬义
比喻软弱、拖沓、缺乏决断力的人。例如:“他做事像鼻涕虫一样黏糊”。
如需进一步了解蛞蝓的防治或药用,可查看来源网页(如、4、7、9)。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