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己;亲自。《诗·卫风·氓》:“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穀水》:“於时百役繁兴,帝躬自掘土率羣臣,三公已下,莫不展力。”《清史稿·饶余敏郡王阿巴泰传》:“凡有统帅之责者,非躬自教练,士卒奚由奋?”
"躬自"是汉语中一个具有文言色彩的复合词,由"躬"与"自"两个语素构成。《汉语大词典》指出其核心含义为"亲自、亲身",强调主体以身体力行的方式直接参与某件事务。在构词法上,"躬"本义指人的躯体,《说文解字》释为"身也",后引申出"自身"的代词用法;"自"作为反身代词,二者叠加构成强调式组合,强化了行为主体与动作之间的直接关联性。
该词的语义特征包含三个维度:其一指行为方式的直接性,如《诗经·卫风·氓》"静言思之,躬自悼矣"中的自省状态;其二体现责任担当,常见于"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论语·卫灵公》)等儒家经典,彰显严于律己的道德要求;其三在现代汉语中多保留于书面语体,如"躬自示范"等四字格表达,常见于教育、管理等领域的规范性文本。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特别提示其语法特征,指出"躬自"在句中常作状语修饰谓语动词,构成"躬自+动词"的固定搭配模式。这种用法在历史文献中形成稳定结构,如《后汉书·鲁恭传》"恭病笃,诏使侍中持药问疾,躬自衣冠见使者",至今仍在公文写作、学术论文等正式语境中延续使用。
“躬自”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gōng zì,属于书面用语,主要有以下释义和用法:
指“自己;亲自”,强调主体主动完成某一行为或对自身状态的反思。
若需更完整的文献用例或相关成语(如“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可查阅《汉语大词典》或《古代汉语辞典》。
阿罔百不当一百舌彩错参伍错综长灵舛令寸介促狭鬼单向底宁鹅管玉发棹肥腥風雷火炮风偃高见远识更递根萌歌呕固然洪德定则鸿鹄怀碱式盐杰然节水矜独精壮鹫殿老老了不长进了也撩洗凌欺隶释芦席蔑陋鸣将明训密栉貊乡鼠壤拿贼拿赃能言善辩年少无知青字牌屈首穇穇深目摄主诗会实境饰身刷鑤双飞鷰水光山色魏堤文气五音士详衮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