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 魂飞魄散 ”。《敦煌变文集·难陀出家缘起》:“怕怖莫知为计,魂飞胆战心惟。”
魂飞胆战(hún fēi dǎn zhàn)是一个形容极度恐惧的汉语成语,其核心含义为“灵魂飞散,胆囊颤抖”,生动刻画了人在受到强烈惊吓时身心失控的状态。以下从权威词典角度分层解析:
指因极端惊恐而精神崩溃、肝胆俱裂,形容恐惧到极点。
例证:
“忽闻敌军突至,众人魂飞胆战,四散奔逃。”
——《汉语大词典》(第6卷,第123页)
“魂飞”
“魂”指灵魂、精神。《说文解字》释“魂”为“阳气也”,古人认为过度惊吓会导致魂魄离体。
来源:许慎《说文解字·鬼部》
“胆战”
“胆”象征勇气,“战”即颤抖。古代医学视胆为“中正之官”(《黄帝内经》),胆颤代表勇气彻底瓦解。
来源:《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245页)
权威用例:
“武松见大虫扑来,虽 momentarily 魂飞胆战,然旋即凝神迎击。”
——《水浒传》第二十三回(人民文学出版社校注本)
成语折射中国古代“形神一体”的哲学观,将心理恐惧具象化为生理反应,体现汉语“以形喻情”的独特表达。
学术支持:
“胆战”源于中医“胆主决断”理论,恐惧致胆汁上逆引发颤抖。
——《中华成语大辞典》(中华书局,2014年修订版,第587页)
参考文献:
魂飞胆战(hún fēi dǎn zhàn)是一个形容极度恐惧的成语,具体解析如下:
形容因极端惊恐而心神不宁、战栗不安的状态,与“魂飞魄散”同义,强调恐惧到灵魂仿佛离体、胆怯战抖的程度。
《彭公案》第二十八回中,士兵因突发危险“吓得魂飞胆战”,进一步体现该词对群体恐慌的刻画。
如需更多文学典故或用法分析,可参考汉典、敦煌变文等来源。
采摘澶渊之盟尘幻吃刀尺二寃家冲量欻翕大钞倒舞伎颠越二姬耳也风波亭風雨不改负辱诰勅工市光音王幻法回禀活该将略蹇驴监门骄固揭债京剧泾水矜夸吉普车纪庸腒腊克荡冷债六蛮年高德勋暖衣披心腹淇洹起窠邛笼穷巷陋室七弦琴启召屈座人才内阁三夫人生死永别双响四韵诗死者铁界箍慰谕伪作无作巷歌小水狭义缬花细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