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七弦琴的意思、七弦琴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七弦琴的解释

(1) [the seven-stringed instrument]∶中国一种古弦乐器,用梧桐木制,上有七根弦

(2) [heptachord]∶古希腊七弦的里拉琴

详细解释

亦作“ 七絃琴 ”。古琴的一种。有七根弦。《宋史·乐志四》:“丝部有五:曰一弦琴,曰三弦琴,曰五弦琴,曰七弦琴,曰九弦琴。”《警世通言·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先是宫、商、角、徵、羽五絃,后加二絃,称为文武七絃琴。”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近 养心斋 的墙角处,悬一张素锦套着的七弦琴。”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七弦琴,又称“古琴”或“瑶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拥有超过三千年的历史。其核心特征是以七根丝弦张于琴体之上,通过指法拨奏发声,音色清雅深沉,承载着深厚的中华文化内涵。

一、形制结构与名称释义

七弦琴通常由桐木或杉木制成,琴体狭长,长约三尺六寸五分(约120厘米),象征一年365天;面板呈弧形代表天,底板平直象征地,整体构造蕴含“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其“七弦”之名直接源于弦数设定:从外至内依次为宫、商、角、徵、羽五正音弦,外加文、武二弦(相传周文王、武王各增一弦),共同构成完整的音律体系。《说文解字》释“琴”为“禁也”,强调其修身养性之功;《广雅·释乐》则明确记载:“神农氏琴长三尺六寸六分,有五弦,文王增二弦,七弦。”

二、文化地位与艺术价值

作为文人“琴棋书画”四艺之首,七弦琴自古被视作君子之器。其演奏技法(如散音、按音、泛音)与减字谱体系,体现了独特的音乐哲学。琴曲题材多寄情山水、抒怀明志,如《流水》《广陵散》等名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礼记·乐记》载“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后演变为七弦,印证其礼乐教化功能;宋代朱长文《琴史》更系统论述了琴道与德行的关联。

三、历史渊源与典籍记载

七弦琴的起源可追溯至伏羲、神农传说,先秦典籍如《诗经·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已见其社会应用。东汉《风俗通义》详述其形制演变,唐代曹柔创减字谱后,琴学理论趋于完善。现代《汉语大词典》定义其为“中国传统弦乐器,七弦,无品,音域宽广,音色古朴”,而《中国音乐文物大系》通过考古实物(如曾侯乙墓十弦琴)进一步佐证其发展脉络。

主要参考文献来源

  1. 《说文解字》《广雅》(古代字书典籍)
  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 《汉语大词典》(汉语词汇权威辞书)

    注:古籍原文可参考中华书局点校本,现代学术定义参见《中国乐器志》等专业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

七弦琴是中国传统弹拨乐器,通常指古琴,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七弦琴是中国古代“八音”中丝类乐器的代表,因有七根弦而得名,又称“瑶琴”“玉琴”。其形制狭长,长约三尺六寸五(约120厘米),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琴面嵌十三个徽位标记音高,底板开“龙池”“凤沼”音孔。

二、历史与文化

  1. 起源:传说由伏羲创制,初为五弦,周文王、武王各增一弦至七弦。
  2. 发展:有三千多年历史,先秦文献如《诗经》多次提及,至清代仍是宫廷重要乐器(如乾隆款黑漆七弦琴)。
  3. 地位:象征文人雅士的高洁品格,2006年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结构与音色

四、文化影响

古琴曲目存世超3360首,琴谱130余部,代表曲目如《高山流水》《广陵散》等,承载了中国传统音乐与哲学思想。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参考权威音乐史资料或博物馆藏品记录。

别人正在浏览...

安体百斛罢战誖语餐事草莓传语出乎意表葱茂怠玩凋惨定倾渡仔废员覆讲敷震耿絜鳏夫贵地姑娘家黑价白日后顾之忧黄屦汇印馄屯奸乱矫国革俗急不择路寄人篱下攫啮课覈梨花鼓临池民歌末说胚层丕变平颇亲纳饶道热处理容错冗费三斗艾上不在天,下不着地绍复神魂颠倒事款示众水沫笋衣太湖石谈慰吞敌驮价玩弛挽士乌丝阑详明相生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