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招致。 梁启超 《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沦陷京国,启召外戎。”
“启召”是一个汉语词语,在不同语境中主要有以下两种解释:
基本含义
指“启动、召唤”,表示开始行动或召集人们参与某项活动。例如,领导或组织者发起号召时可用该词,强调行动的起始性和动员性。
引申含义
更常见的用法是“招致”,即引发某种结果(多指负面事件)。这一含义源于梁启超在《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中的例句:“沦陷京国,启召外戎”,意为国家沦陷,招致外敌入侵。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梁启超原文或权威辞书(如《汉语大词典》)。
《启召》是一个比喻的意思,表示启发、激励某人或某群体做某件事情。
《启召》这个词的部首是“讠”和“号”,它的笔画数为9划。
《启召》这个词来源于《论语·雍也篇》:“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意为没有琴竹之声扰乱耳朵,也没有案牍繁多带来的劳损。这句话比喻学习没有什么杂乱的声音或繁重的任务,可以使人们能够专心致志地学习。而后来,人们将“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缩写成“无思悔之开发”,又简化成了“起召”,用来鼓励人们专注学习、工作。
在繁体字中,《启召》的写法是「啟召」。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变化。关于《启召》这个词来说,过去在繁体字中的写法是「啓召」,而在简化字中的写法是「启召」。
以下是一些使用《启召》一词的例句:
组词:启发、召唤、启示
近义词:鼓励、激励、训诫
反义词:泄气、退却、放弃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