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ijing opera] 我国主要剧种之一,由清代中叶的徽调、汉调相继传入北京合流演变合成。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后流行于全国
(1).谓繁重的事务。京,大;剧,繁多。 唐 李颀 《望鸣皋山白云寄洛阳卢主簿》诗:“故人吏京剧,每事多閒放。” 唐 刘长卿 《洛阳主簿叔知和驿承恩赴选伏辞》诗:“一从理京剧,万事皆容易。”
(2).亦称“ 京戏 ”。流行全国的戏曲剧种之一。 清 乾隆 末期四大徽班进 北京 后,于 嘉庆 、 道光 年间同来自 湖北 的汉调艺人合作,相互影响,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并吸收了一些民间曲调,逐渐融合发展而成。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
京剧(Jīngjù),又称“平剧”“京戏”,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戏曲剧种之一,被尊为“国粹”。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京剧的定义为:“流行于全国的戏曲剧种,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形成于北京。”其艺术特征与文化内涵可从以下维度阐释:
京剧是清代中叶(约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在北京形成的戏曲剧种,融合徽剧、汉调、昆曲、秦腔等地方戏精华,经艺人长期舞台实践逐步定型。《中国戏曲志》将其定位为“中华民族戏曲艺术的集大成者”,标志着中国古典戏曲艺术的高峰 。2006年,京剧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唱念做打,四功并重
虚实相生的美学原则
通过象征性道具(如马鞭代马、船桨代船)和虚拟动作(开门、上楼),以简驭繁地表现时空转换,体现中国传统写意美学 。
京剧按角色性格与表演特点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作为中华文化载体,京剧剧目多取材于历史演义(如《三国》《杨家将》)、神话传说(如《白蛇传》)及民间故事,传递忠孝节义等传统价值观。其脸谱、服饰、唱腔体系已成为中国文化的国际符号。当前,国家通过院校教育(如中国戏曲学院)、院团传承(如国家京剧院)及数字化保护推动其活态延续 。
参考资料
京剧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被誉为“国粹”,其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可概括如下:
京剧形成于清代中叶,由安徽的徽调(徽剧)和湖北的汉调(汉剧)融合演变而来,同时吸收了昆曲、秦腔等地方戏曲元素。因早期在北京发展并成熟,故称“京剧”。19世纪中期(约1840年前后)定型,后逐渐成为全国性剧种。
京剧被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象征,201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梅兰芳创立的表演体系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戏剧)、布莱希特(戏剧)并称世界三大表演体系。
徽班进京(1790年乾隆寿庆)是京剧形成的关键事件,四大徽班(三庆、四喜、春台、和春)与汉调艺人合作,逐步融合各地方戏精华,最终形成独立剧种。
如需进一步了解京剧剧目或表演流派,可参考相关戏曲专业资料或权威百科。
暗当剥复之机剥文爆响辈份辨悟靫袋称便尺墨楚峡聪达大甸大凤地毡冻馁夺劳帆具犯危飞蝉腹笑哥本哈根大学隔阔攻诘含华湖北大鼓护腊草嘉讯剂救惊惋九成台九执峻絶开房间款款轻轻愧咎列大夫罗针麦面门胄面容靡俗弥旬密友乾鲜骑驰侵败清驶青郁郁犬迹狐踪鹊殿忍奈杀黑瘦骨伶仃束发小生铁缠矟屯粮积草王号惜寸阴新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