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愆义的意思、愆义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愆义的解释

违反道义。《左传·定公十年》:“两君合好,而裔夷之俘,以兵乱之……於神为不祥,於德为愆义,於人为失礼。” 晋 陆机 《文赋》:“苟伤廉而愆义,亦虽爱而必捐。”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愆义(qiān yì)是汉语书面语中的复合词,由“愆”和“义”两个语素构成,其核心含义指违背道义准则或礼法规范的行为。《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违反道义”,《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中则解释为“违背正义或道德准则”。

从构词角度分析:“愆”在《说文解字》中训为“过也”,本义指过失、罪咎,《尚书·商书》已有“不愆于六步七步”的用例;“义”作为儒家核心概念,《礼记·中庸》释为“义者宜也”,特指符合伦理规范的行为准则。二者组合后形成偏正结构,强调因过失导致的义理缺失。

在古代文献中,《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载“毋是愆义”的表述,杜预注曰:“愆,失也;义,宜也”,指不符合礼仪规范的行为。汉代贾谊《新书·阶级》更明确指出:“愆义者,非礼之谓也”,将概念延伸至礼法制度的遵守范畴。近现代用法多见于学术论著,如章太炎《国故论衡》中“礼法愆义则天下乱”的论断,着重强调社会规范的重要性。

该词的近义词包括“失德”“违礼”,反义词为“守义”“循礼”。在语义演变过程中,逐渐从具体的礼仪失范引申为广义的道德缺失,现代多用于论述伦理道德或法律规范的学术语境。

网络扩展解释

“愆义”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综合解析:

1.基本含义

“愆义”由“愆”和“义”组成:

2.详细解释

3.使用场景

4.近义词与关联词

5.扩展知识

“愆”单独使用时,还可表示“延误”(如“愆期”)或“过度”(如“愆阳”指阳气过盛)。

总结来看,“愆义”需结合语境理解,既可指具体行为违背道义,也可指抽象层面的错误阐释。

别人正在浏览...

百福拔羣出萃婢壻瞠瞠螭虎春意图村驴诞诡蹈海大樽登庙跌大封贮粪箕膏雨怪愕乖漓姽嫿龟鳞归志故阴豪友纥豆陵交缚洁浄霁鉴积能进封劲武娟洁拘弭君相枯润拉丁美洲冷讥热嘲俪祉龙尾车目连嗐头腻味旁郡疲懒栖迹请地秦人策螓首诠说三平蛇蛟试铺试妆素毫汰劣留良题柱客罔效袜头袴问遗向外显进小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