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用绳穿连成串的钱。《旧唐书·刘悟传》:“ 悟 少有勇力,叔 逸準 为 汴 帅,积緡钱数百万于 洛中 , 悟 輒破扃鐍,悉盗用之。”《旧五代史·汉书·王章传》:“官库出纳緡钱,皆以八十为陌。”《初刻拍案惊奇》卷二:“总计前后锡賚之数,亦有四十七万緡钱。”
(2).指以千文结扎成串的铜钱, 汉 代作为计算税课的单位。后泛指税金。《史记·平準书》:“异时算軺车贾人緡钱皆有差,请算如故。诸贾人末作貰贷卖买,居邑稽诸物,及商以取利者,虽无市籍,各以其物自占,率緡钱二千而一算。诸作有租及铸,率緡钱四千一算。” 唐 白居易 《息游惰策》:“当丰岁,则贱糴半价不足以充緡钱,遇凶年,则息利倍称不足以偿逋债。” 宋 陆游 《曾文清公墓志铭》:“比贼退,得緡钱六十万,丧乱之餘,国用赖是以济。” 清 厉鹗 《东城杂记·红亭醋库》:“ 宋 时酒醋皆官库醖造,纳緡钱於户部。”
“缗钱”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读音为mín qián(“缗”不读作míng),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详细解析:
“缗”的本义
根据《说文解字注》,“缗”字由“糸”(丝线)和“昏”(表音)组成,本义为钓鱼绳,后引申为穿钱的绳索。字形演变反映了古代用绳串钱、便于携带的实用功能。
“缗钱”的基本含义
指用绳子穿连成串的铜钱。古代钱币中间有孔,常用绳索串联成“贯”或“缗”,方便存储与流通。
作为货币单位
汉代起,“缗钱”成为税收计算的单位,一缗即一千文铜钱(即一贯)。例如《旧唐书》记载“积緡钱数百万于洛中”,体现了其作为财富计量单位的用途。
泛指税金或财产
唐宋文献中,“缗钱”常代指税款或大量钱财。如《初刻拍案惊奇》提到“锡賚四十七万緡钱”,此处即指巨额资金。
“缗钱”不仅是一种货币形式,也反映了古代经济制度。以绳串钱的形态,既解决了零散钱币的携带问题,又为政府统计税收提供了标准化依据,是古代货币史的重要见证。
参考资料:综合自语言学解析及历史文献记载。
缗钱是一个汉字词组,由两个字组成:缗和钱。
缗这个字,缺省是「纟」,表示绳索的绞合。有「聂缗」(绞缗筥经纺机)一词,是古代织布机瓦斯机构的一部分。
钱这个字,缺省是「钅」,表示与金属有关的事物,主要是钱币。它是最早出现的一种青铜钱币,用于古代中国的货币交换。
缗钱一词最早出现在《清史稿·卷57·表记》之中,描述了缗钱的使用情况。在繁体字中,缗用「緡」代替,而钱用「錢」代替。
在古代中国,汉字的形态有所不同,缗的古字形为「罥」,钱的古字形为「鉗」。这些古字形是在演变中逐渐转变为现代的字形。
她将一缗钱放入红包中。
他用缗钱买了一件新衣服。
组词:缗币、铜缗、纸币钱、金钱。
近义词:铜钱、财帛。
反义词:物品、货币。
白丁白鹿皮币半死标新竪异步罡坛畴骑踹窝楚客词次长篡絶大白天代比鼎象恩台凤辕刚齐高廉构结好戴高帽亨达闳丽欢言华芝缣彩剪截皛清尽释前嫌禁穴款对牢羞老语理不忘乱鲁册鲁酒厖厚明岁牧区旁蒐远绍嫖客泣泪轻飞请正气听人手一册人像鳃盖散曲升假深揖识用司令宋嫂遂便贪滥蹹婪铁杆頽放相图袭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