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缗钱的意思、缗钱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缗钱的解释

(1).用绳穿连成串的钱。《旧唐书·刘悟传》:“ 悟 少有勇力,叔 逸準 为 汴 帅,积緡钱数百万于 洛中 , 悟 輒破扃鐍,悉盗用之。”《旧五代史·汉书·王章传》:“官库出纳緡钱,皆以八十为陌。”《初刻拍案惊奇》卷二:“总计前后锡賚之数,亦有四十七万緡钱。”

(2).指以千文结扎成串的铜钱, 汉 代作为计算税课的单位。后泛指税金。《史记·平準书》:“异时算軺车贾人緡钱皆有差,请算如故。诸贾人末作貰贷卖买,居邑稽诸物,及商以取利者,虽无市籍,各以其物自占,率緡钱二千而一算。诸作有租及铸,率緡钱四千一算。” 唐 白居易 《息游惰策》:“当丰岁,则贱糴半价不足以充緡钱,遇凶年,则息利倍称不足以偿逋债。” 宋 陆游 《曾文清公墓志铭》:“比贼退,得緡钱六十万,丧乱之餘,国用赖是以济。” 清 厉鹗 《东城杂记·红亭醋库》:“ 宋 时酒醋皆官库醖造,纳緡钱於户部。”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缗钱(mín qián)是中国古代对成串货币的特定称谓,其含义可从以下四个维度解析:


一、字源本义

“缗”本指串联物品的丝绳。《说文解字》载:“缗,钓鱼也”,后引申为穿钱绳索。汉代《史记·平准书》明确记载:“一贯千钱,出算二十也”,司马贞索隐:“缗,丝绳以贯钱者”,印证其核心功能为串连铜钱。


二、货币形态特征

  1. 计量单位

    每缗固定为1000文铜钱,如《宋史·食货志》载“以钱千缗为一纲”,成为大宗交易计量标准。

  2. 形制规范

    需经官府“缗钱法”校验,南宋《庆元条法事类》规定:“诸钱以千贯为一纲…绳索贯串”,确保钱串完整性与真伪。


三、赋税制度关联

  1. 汉代“算缗”

    《汉书·武帝纪》实施“算缗钱”,对商人资产按缗征税:“率缗钱二千而算一”,开财产税先河。

  2. 宋代货币税

    取代实物税的“折帛钱”要求以缗钱缴纳,《文献通考》载南宋绍兴年间“岁折帛钱四百余万缗”。


四、经济史意义

  1. 信用凭证功能

    北宋交子诞生前,成缗钱币具备大额支付属性,《续资治通鉴长编》记商贾“输缗钱至京师”完成跨区域结算。

  2. 通货膨胀见证

    《明实录》载嘉靖年间“钱法大坏,每银一钱易好钱七百文,小钱千五百文”,反映缗钱体系崩溃过程。


权威参考文献

  1.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点校本)
  2. 司马迁《史记·平准书》(中华书局1959版)
  3. 《宋史·食货志下二》(中华书局1985版)
  4. 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二十》(浙江古籍出版社影印本)
  5. 中国钱币博物馆《中国古代货币通史》(文物出版社2019版)

(注:古籍原文可于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网查阅,现代研究详见各出版社官方文献库)

网络扩展解释

“缗钱”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读音为mín qián(“缗”不读作míng),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详细解析:


一、字义与起源

  1. “缗”的本义
    根据《说文解字注》,“缗”字由“糸”(丝线)和“昏”(表音)组成,本义为钓鱼绳,后引申为穿钱的绳索。字形演变反映了古代用绳串钱、便于携带的实用功能。

  2. “缗钱”的基本含义
    指用绳子穿连成串的铜钱。古代钱币中间有孔,常用绳索串联成“贯”或“缗”,方便存储与流通。


二、历史与扩展含义

  1. 作为货币单位
    汉代起,“缗钱”成为税收计算的单位,一缗即一千文铜钱(即一贯)。例如《旧唐书》记载“积緡钱数百万于洛中”,体现了其作为财富计量单位的用途。

  2. 泛指税金或财产
    唐宋文献中,“缗钱”常代指税款或大量钱财。如《初刻拍案惊奇》提到“锡賚四十七万緡钱”,此处即指巨额资金。


三、文化与社会意义

“缗钱”不仅是一种货币形式,也反映了古代经济制度。以绳串钱的形态,既解决了零散钱币的携带问题,又为政府统计税收提供了标准化依据,是古代货币史的重要见证。


参考资料:综合自语言学解析及历史文献记载。

别人正在浏览...

搬运剥除边街不好意思不遑枚举材良采政参耦恻惐赪肤乘胜追击陈隋调彻齐饬勉楚风初浅俶扰村沙段村野鄙夫道官德宇貂冠顿歇方法阜乡攻关鼓謲好汉做事好汉当横蛮无理慌张势煞滑腻腻火情剑头一吷解房靖难酒葫芦捞取乐天知命粮多草广寥稍没兴密拆霓裳羽衣凝帖欧美湫敝神文十死不问水印速成肃清台坊桃莱难悟铁钎挺节危堞蜲蛇文心雕龙舞裙歌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