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agerly look forward to] 如鹄延颈而立,形容盼望等待
今整勒士马,瞻望鹄立。——《后汉书·袁绍传》
像鹄一样引颈而立。形容直立。《后汉书·袁谭传》:“今整勒士马,瞻望鵠立。” 唐 崔祐甫 《故常州刺史独孤公神道碑铭》序:“仕而遭时,鵠立於朝。”《警世通言·桂员外途穷忏悔》:“ 施还 料道必是主人,乃重整衣冠,鵠立於槛外,良久不见出来。” 沉从文 《会明》:“他打了一个冷战,爬起身来,悄悄的走出去望了一望帐篷外的天气,同时望到守哨的兵士鹄立在前面,或者是肩上扛了枪来回的走。”
鹄立(hú lì)
指如天鹅般伸长脖颈、恭敬站立,形容人肃立期盼或恭敬等候的姿态,常含庄重与期盼之意。
字源解析
二字组合,取天鹅直立远望之态,喻人庄重等候。
核心含义
语境应用
《后汉书·袁绍传》载“鹄立朝堂”,形容百官肃立;
李白《答高山人》诗“鹄立通明殿”,喻臣子恭敬侍立。
多用于书面语或文学描写,如“众人鹄立广场,静候升旗”。
本释义综合参考以下权威汉语工具书:
(注:因未检索到可引用的在线词典链接,此处仅标注权威纸质工具书来源。)
“鹄立”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hú lì,注音为ㄏㄨˊ ㄌㄧˋ,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内容解释:
指像天鹅(鹄)伸长脖子站立,形容人直立或翘首盼望的姿态,常带有急切等待的意味。例如《后汉书·袁绍传》中“今整勒士马,瞻望鹄立”,即用此意。
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多见于历史文献、诗词赏析或特定修辞场景,如“淡月疏星绕建章,仙风吹下御炉香”这类仿古表达。
如需更多例句或历史用例,可参考《后汉书》《警世通言》等文献来源。
暴言跋涉臕壮伯事波斯店布路残本翠碧鸟道安顶冠束带飞絮赋贡革故给禀贵侈故枝画眉墨患忌花雨恚目假谤醮祭胶靴家数尽止酒材久大獧黠劳悴累牍连篇两尺半榴花龙笳率化面豉棉纺褭骖骈干遣除潜会乾浄俏成俏败轻素穷饿荃蹄善摄守适首陁收执霜皛鼠穴思言贪懒微故细过温慈武陵客缃帙闲树小人谢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