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马的嘴。《诗·小雅·采芑》“约軧错衡,八鸞瑲瑲” 宋 朱熹 集传:“铃在鑣曰鸞,马口两旁各一,四马故八也。”
(2).骨相用语。指人的嘴像马的嘴,是帝王圣贤的特征之一。 汉 王充 《论衡·骨相》:“传言 黄帝 龙颜…… 周公 背僂, 皋陶 马口。”
(3).方言。指尿道口。《醒世姻缘传》第三九回:“他最苦的是每次小便,那马口里面就如上刀山一般的割痛。”
“马口”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本义:马的嘴
指马的口腔部位,常见于古代文献描述。例如《诗经·小雅·采芑》中提到的“八鸾瑲瑲”,宋代朱熹注释为“铃在镳曰鸾,马口两旁各一”。
骨相学中的特殊含义
古代相术认为,若人的嘴形类似马的嘴(宽大方正),则是帝王或圣贤的特征之一。如《论衡·骨相》记载:“皋陶马口”。
方言中的尿道口
部分地区的方言用“马口”代指男性尿道口,这一用法可见于《醒世姻缘传》等文学作品。
其他延伸解释(需谨慎参考)
有非权威资料提到“马口”在成语中形容“喧嚣吵闹”,但此说法未见于主流古籍或词典,可能为民间引申义。
核心含义为前三点,其中第1、2项属历史或文化范畴,第3项为特定方言用法。若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汉典》《论衡》等来源。
马口是一个汉字词语,有多个意思。一般可以指马的嘴巴和口腔,也可以表示人与马沟通的方式与方法。此外,马口还可以指马匹之间的相互比试和交战。
马口的部首是马字旁,拼音为mǎ。马口的总笔画数为8画。
马口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其中“马”指代马匹,“口”指代嘴巴。在马匹饲养和驯养过程中,人们会与马进行交流,马口就代表了人与马之间的沟通方式。
在繁体中,马口的写法仍然是「馬口」。
在古代,马口的字形有所不同。其中一个常见的汉字写法是「馬口」。此外,也有一些其他变体形式,如「馬(马)囗(口)」等。
1. 农民用尼龙绳拴住马口。 2. 骑手轻轻拉紧缰绳,牵住马口。 3. 战马奔腾,马口间传来嘶鸣声。
1. 马口铁钉 2. 马口铃声 3. 马口疮 4. 马口涎 5. 马口服药
马口的近义词:马嘴、马喉。
马口的反义词:人口。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