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七醢的意思、七醢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七醢的解释

古代的七种肉酱。《周礼·天官·醢人》:“以五齐、七醢、七菹、三臡实之。” 郑玄 注:“七醢:醓、蠃、蠯、蚳、鱼、兔、鴈醢。” 明 邵璨 《香囊记·琼林》:“异品朱樱緑笋,香葅紫蕨青葵,五齏七醢与三臡,总是仙庖珍味。”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七醢是古代中国饮食文化中的专有名词,特指周代宫廷制作的七种肉酱,主要用于祭祀或贵族宴飨。其释义与历史背景如下:

一、基本释义

据《周礼·天官·醢人》记载,七醢指七种以肉类为主料发酵制成的酱品,具体包括:

  1. 醓醢(tǎn hǎi):多汁的肉酱,以鹿肉等为原料;
  2. 蠃醢(luǒ hǎi):蜗牛肉酱;
  3. 蠯醢(pí hǎi):蛤蜊肉酱;
  4. 蚳醢(chí hǎi):蚂蚁卵酱;
  5. 鱼醢(yú hǎi):鱼肉酱;
  6. 兔醢(tù hǎi):兔肉酱;
  7. 雁醢(yàn hǎi):雁肉酱。

    此类酱品通过盐腌发酵制成,是周代“八珍”饮食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文化背景与用途

七醢属周代“醢人”官职专司的祭祀食品。《礼记·内则》载其“荐于豆(祭器)”,用于宗庙祭祀或款待诸侯。其制作工艺反映先秦时期对发酵技术的掌握,同时体现“食不厌精”的贵族饮食观。部分原料如蚳(蚁卵)罕见,凸显礼制中的珍稀性。

三、现代认知与文献依据

现代汉语词典(如《汉语大词典》)将“七醢”归为历史词汇,释义多援引《周礼》郑玄注:“醢,肉酱也……凡七物”。该词现已罕用,仅见于典籍研究或历史文化论述,如《中国古代饮食史》等著作对其工艺及礼仪功能有详细考据。


结语

七醢作为周代礼制文化的物质载体,既是古代食品加工技术的实证,也是理解先秦社会等级制度与祭祀仪轨的重要切口。其定义始终以《周礼》为核心文献依据,现代研究则侧重考古与文献互证。

网络扩展解释

“七醢”是古代饮食文化中的专有名词,具体解释如下:

  1. 基本定义
    指古代七种不同原料制作的肉酱,属于祭祀或宴饮中的高级调味品。该词源自《周礼·天官·醢人》,郑玄注明确认其包含醓(肉酱)、蠃(蜗牛)、蠯(蛤类)、蚳(蚁卵)、鱼、兔、雁七种食材制成的酱料。

  2. 历史背景与用途
    七醢与“五齐”“七菹”“三臡”共同用于周代祭祀礼器,属于“醢人”官职管理的珍馐,体现了古代食饮制度的精细化分类。明代戏曲《香囊记·琼林》中“五齏七醢与三臡”的描述,进一步佐证了其作为贵族珍馐的地位。

  3. 文化延伸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极少使用,主要作为研究古代礼仪或饮食文化的专业术语。需注意“醢”字本身亦指代古代将人剁成肉酱的酷刑,但此义项与“七醢”无直接关联。

别人正在浏览...

庵摩勒安内攘外白也八音响边奏不夜超绝乘利席胜掣肘呆头呆脑道师的博登配独用反唇相稽飞浪浮词鲋子根祖共度横集和怿化本皇天上帝徽婳家丑不可外谈碱金属结念炯思居不重席考观矿业老梆子练巾撩湖乱扎扎缪龙劘垒能臣暖烟派遣跑驴蓬茅飘酒擗栗钱谷库青竹取奉任重才轻睿木蚀刻事效鼠毫笔戍口逃酒外海外警沃心晓鼓效颦学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