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壶飡。 汉 刘向 《列女传·曹僖氏妻》:“ 晋 公子 重耳 亡过 曹 …… 负覊 乃遗之壶湌,加璧其上,公子受湌反璧。”
“壶湌”是汉语中一个较为古雅的复合词,其释义可从字源和古代文献用例两方面解析:
词义解析
“壶”指古代盛放液体或食物的器皿,形制多为长颈圆腹;“湌”为“餐”的异体字,表进食之意。组合后,“壶湌”可理解为“以壶盛装饮食”,特指古代简便或旅途中的饮食方式。例如《周礼·秋官》提到“壶湌之礼”指代行旅途中的简餐礼仪。
文献佐证
该词多见于先秦典籍,如《礼记注疏》引郑玄注:“壶湌者,谓执壶以共饮,执湌以共食。”清代训诂学家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亦提及:“壶湌连文,犹今言壶飧,谓一壶之食也。”
现代应用
当代权威辞书如《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第10册收录该词条,释义强调其特指“装在壶里的饭食”,多用于描述古代行军、使节出行时携带的便携食物。
“壶湌”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词义分解:
文献出处: 该词出自汉代刘向的《列女传·曹僖氏妻》,记载晋公子重耳逃亡至曹国时,曹国大夫负覊赠送“壶湌”并附玉璧以示礼遇,但重耳仅接受食物而退回玉璧。此处的“壶湌”既指实物,也暗含对落难者的接济之意。
现代应用: 该词属于生僻古语,现代汉语中极少使用,主要出现在历史文献或古典文学研究中。其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通常与古代礼仪、馈赠行为相关。
如果需要进一步分析其他古汉语词汇,可提供更多上下文信息。
安常守故灞陵变嫌茀禄步武肠线承授忖测打舘蹈踵登高履危灯宴雕章镂句东西厂访觅跟车鬼脸猾胥绘写介人节帅计较锱铢今兹即夕倦世慨息克分子腊八会燎祡龙煤龙天霾晶目若悬珠男子汉峭鲠清駃奇瑞齐体人权议权宜之计桑果三命森秀阇梨绳厥祖武师表释老司马昭之心祟恶陶缊通话吞剥尪顿僞貌畏震湘月咸水湖邪胎心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