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班功行赏”是一个汉语成语,其正确形式应为“论功行赏”(或“按功行赏”),意指按照功劳的大小给予相应的奖赏。虽然“班”字在古代汉语中确有“排列等级、分赐”的含义(如“班赐”),但标准成语用法是“论功行赏”。以下从词典角度详细解释其含义、出处与用法:
该成语源自汉代史书,最早见于《史记·萧相国世家》:
“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
——司马迁《史记》
典故背景:
刘邦建立汉朝后,评定众臣功劳以分封爵位。群臣争功不休,刘邦力排众议,认定萧何功劳第一,体现“论功行赏”的准则。此原则亦见于《汉书》 等典籍,成为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理念。
“班”在古汉语中有“分等列序、颁发” 之意(如《尚书·舜典》:“班瑞于群后”)。虽与“论功行赏”的“分赐”概念部分重合,但标准成语仍用“论”字,强调“评定”过程。
“班功行赏”可能是因音近(“论”“班”部分方言音似)或义通(“班”含分发义)导致的讹变,但权威词典均以“论功行赏” 为准。
“论功行赏:评定功劳大小给予封赏。”
——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年版。
“论功行赏:按功劳的大小给予奖赏。”
——商务印书馆。
明确标注“论功行赏”为规范词形,引《史记》为源。
“公司年度评优严格遵循论功行赏原则,激励员工积极性。”
“唐太宗平定突厥后,论功行赏,李靖获封卫国公。”
“科技创新奖励机制需体现论功行赏的公平性。”
(注:因古籍原文无直接网络链接,出处标注采用权威出版社版本;现代词典引用以实体书为准。)
“班功行赏”是一个古代汉语成语,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爱鸟周百结衣榜船邦侯卑俗嬖爱步涉不式驰系楮弁慈宠待业胆虚蹈空大议调疎顶马堆积如山发解反古風動凫山供脚孤傲慧辨交感神经矫旨嫉妬结款阶砌井台技痒夸强会鲲絃凉天陵物流逐轮台诏满目荆榛猫眼石蒙瀎渑池会杪小民人魔头星木钻那么宁生旁听席然眉日鬼山鸡舞镜设行食客施泽首足苕帚同济大学同年齿録谢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