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装画儿的方形竹器。 宋 陆游 《发书画还故山戏书》诗:“昨日遣画笥,今日发书簏。空斋惟一牀,窗影乱风竹。”
(2).借指可作绘画题材的事物。 宋 苏轼 《石氏画苑记》:“见人物皆吾画笥也,所不见者独鬼神耳。” 宋 王炎 《题远山平林图》诗:“何如屐齿饱经行,是处溪山皆画笥。” 宋 德洪 《题橘洲图》:“予家於 湘 西,开门则渔汀断岸不呼而登几案间,盖 湘 西皆吾画笥。”
“画笥”是一个古典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释:
本义
指装画作的方形竹制容器,常用于古代文人保存书画作品。例如宋代陆游在《发书画还故山戏书》中写道:“昨日遣画笥,今日发书簏”,此处“画笥”即指存放画作的竹器。
引申义
借代可作绘画题材的事物,即蕴含艺术价值的自然或人文景观。例如山水、花鸟等传统绘画主题均可称为“画笥”。
补充说明:该词现代使用频率较低,多见于古典文献或诗词中,体现古代文人对艺术创作载体的雅称。其结构由“画”(绘画)与“笥”(竹箱)组成,兼具实用器物与艺术意象的双重内涵。
《画笥》是一个汉字词语,指的是装载绘画用具的木制盒子,也可以指代储物箱。
《画笥》的拆分部首为“⺮”(zhú)和“⽊”(mù),总共有10个笔画。
《画笥》的字形演变及来源比较复杂,它起源于古代象形字,表现了“兜、壓、佐”三個形義。“画”部分表示绘画,而“笥”则表示木制的容器。
《画笥》的繁体字为「畫笥」。
在古时候,汉字《画笥》的写法可能会有所不同。根据古代字帖,古人也会用融合形声的方式来写这个词,例如以“画”字的偏旁“卦”代替“子”,形成“畵笥”的写法。
1. 她打开画笥,取出一支细毛笔开始作画。
2. 这个画笥可以容纳大量的颜料和绘画工具。
- 笔画 - 画家 - 画板 - 画纸 - 画架
画盒、绘画盒、容器
开放、散乱
把脉半路里姻眷陈奏唓遮荎藸戴丘多方面多昝讽翫攻社关僥还偿含蕴洄溯活动气儿舰只角射既后赍物即兴之作具茨栏角联璧厘福六出龙皮炉具禄料緑珠楼毛象媒人门墙眸瞩南冠内助般缠盘匜窃桃轻春雀饧屈指可数弱敌三身殿上方剑升统设中十二巫峰淑范瞬息间送生堂头和尚弹花弓讨击淘盆土事问望物象仙姿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