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曲延,俯及。 南朝 梁元帝 《谢东宫赉赐白牙镂管笔启》:“远降鸿慈,曲覃庸陋。”
(2).深广。《陈书·姚察传》:“岂期朝恩曲覃,被之缨紱,寻斯宠服,弥见慙靦。”
“曲覃”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两种含义,以下从释义、出处及用法等方面进行详细解析:
曲延,俯及
指恩惠或关怀广泛延展、惠及他人,常用于表达自上而下的恩泽或谦逊态度。例如南朝梁元帝在《谢东宫赉赐白牙镂管笔启》中写道:“远降鸿慈,曲覃庸陋”,意为感谢对方将深切的恩惠施予自己(谦称“庸陋”)。
深广
形容范围广阔、程度深厚,多用于描述恩德或情感的深厚。如《陈书·姚察传》中“朝恩曲覃”即指皇恩深厚广布。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常见,属于文言词汇,多出现在古籍研究或特定文学创作中。若需在当代语境中使用,建议结合具体场景调整表述,以增强可理解性。
曲覃是一个古代的汉字词语,它有多种含义。在古代汉语中,曲覃常用来表示表扬、歌颂、讴歌等意思。在《诗经·国风·周南·桃夭》一诗中,就有“曲彼桃夭,佩其素手。”的句子,意思是歌颂那些美丽的桃花。
曲覃的拆分部首是曲(音[qū],意思是弯曲)和覃(音[tán],意思是播种)。曲的笔画数为6,覃的笔画数为12。
曲覃是一个古代的汉字,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它的形状来源于古代人们用手弯曲的样子,表示播种的动作。
曲覃的繁体字是曲謹。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中,曲覃的形状略有不同。曲的上部曾经是一道弯曲的线条,下部是一个类似于“土”字的形状。覃的上部由两个弯曲的线条组成,下部则是三个竖起的线条。
曲覃可以用在很多句子中,比如:
1. 他的诗文曲覃,深受人们的喜爱。
2. 这首曲子以曲覃高歌赞扬了勇敢的英雄。
曲曜、曲德、曲颂、曲高和寡、覃才、覃心仪、覃思等。
颂扬、歌颂、讚美、称赞。
批评、指责、谴责、贬低。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