皓旰的意思、皓旰的详细解释
皓旰的解释
光亮貌。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獠徒云布,武骑雾散,丹旗燿野,戈殳皓旰。”一本作“ 晧旰 ”。
词语分解
- 皓的解释 皓 à 洁白,明亮:皓白。皓齿。皓首穷经。皓月当空。 古同“昊”,昊天。 笔画数:; 部首:白; 笔顺编号:
- 旰的解释 旰 à 晚,天色晚:旰食宵衣(天晚才吃饭,天未亮就穿衣起床,多用以称谀帝王勤劳政事)。 旰 à 〔旰旰〕盛大的样子,如“皓皓旰旰,丹彩煌煌”。 笔画数:; 部首:日;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皓旰(hào gàn)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古典色彩的形容词,主要表示“光亮盛大”或“光明璀璨”之意。该词由“皓”与“旰”两个语素复合而成:
- “皓”本义指洁白、明亮,《说文解字》释为“日出皃”,后引申为光明、明亮的状态。
- “旰”原指天色晚或太阳西斜,《左传》有“日旰忘食”的用例,但在“皓旰”中与“皓”结合后,通过并列构词法强化光亮的程度,形成“光芒盛大”的意象。
在文学作品中,该词多用于描绘自然景观或器物光泽,如《楚辞·九思》中“皓旰兮连蜷”形容月光连绵璀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常见于古典文献研究及诗词赏析领域。
网络扩展解释
“皓旰”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形容光明、洁白或明亮的景象。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含义
- 字义拆分:“皓”指洁白、明亮(如“皓月”“皓齿”);“旰”原指天色晚,但在“皓旰”中与“皓”组合,强调光亮的状态。
- 整体释义:形容事物明亮耀眼、洁白无瑕,常用于文学描写。
2.出处与用例
- 最早见于三国时期曹植的《七启》:“丹旗燿野,戈殳皓旰”,形容旗帜和兵器的鲜明光亮。
- 南朝谢惠连《雪赋》中“皓旰曒絜之仪”则用其描述雪的洁白与明亮。
3.使用场景
- 多用于诗歌、古文,描绘自然景物(如月光、雪景)或人工造物(如宫殿、器物)的光泽感。
- 现代使用较少,属于书面化、文学化的表达。
4.近义词与关联词
- 近义词:皓洁、皎洁、明澈。
- 关联词:皓白(单纯指颜色)、皓月(特指月亮)。
如需进一步了解“皓”的更多含义(如姓氏、引申义),可参考汉典等权威辞书。
别人正在浏览...
备固遍迭摽显参证草次禅庵常伯谗女嘲弄陈德川渟岳峙楚室词组待价呆衷撒奸奠居电码斗叶犯舌凤驿福向冠履倒置观色官项睅目合包货财繮绳家破人亡甲午风云集腋为裘卷回拘儜槛塞坎土镘考贡宽言拉硬屎闹米汤内食眤眤乾没峭壑惬情晴霞热窝容成公柔指善男善女死败随手簿琐陈田坑石望梅阁老完浃闱箔五厄相乱响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