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条记的意思、条记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条记的解释

(1).逐条记载。《通典·乐二》:“今古杂曲,随调举之将五百曲,恐诸曲名后致亡失,今輒条记存之於乐府。”

(2). 明 清 官印的一种,亦称钤记,为长方形,未入流者用之,入流者则用方印。 清 县丞、主簿、驿丞、州县儒学及各省驻防旗营佐领、屯庄、守边门官等均用条记。铜质直纽,文体及大小各有定制,由礼部铸印局铸发。参阅《清会典·礼部·铸印局》、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印关防条记》。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条记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可分为以下三个层面:

一、基本释义

指分条记录的笔记或文书。古代多用于官方文书的分项记载,现代延伸为有条理的书面记录形式。例如:

“条记”即分条记事之文,常见于公文、账册或读书札记。(《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二、历史用法考据

  1. 公文类别

    明清时期,“条记”特指低级官吏(如县丞、主簿)所用方形官印,区别于正规方形官印“印”,后引申为相关文书。例如:

    清代《吏部则例》载:“未入流者用条记,铜直纽,阔一寸三分。”

  2. 笔记体裁

    宋代学者将分条撰写的考据、随笔称为“条记”,如洪迈《容斋随笔》中“条记古人事迹”。

三、现代语义延伸

指以分项形式记录的文本,如会议条记、实验条记等,强调条理性与实录性。近义词包括“札记”“摘要”,但“条记”更突出条目分割的结构特征。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年)
  2. 《中国古代官制辞典》(中华书局,2015年)
  3. 《辞源》(第三版,商务印书馆,2015年)

网络扩展解释

“条记”一词主要有以下两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作为动词使用

指逐条记录或详细记载事物。例如古代文献整理时,常将杂曲名称“条记存之於乐府”。这种用法强调分条目、系统化的记录方式,常见于学术或文书工作中。


二、作为名词使用

特指明清时期的一种长方形官印(亦称“钤记”),主要用于未入流的低级官员或机构。例如:


补充说明

两种含义均源自历史文献,需结合上下文区分具体指向。现代语境中,“条记”作为动词的用法更为常见,而官印含义则多出现于历史研究领域。

别人正在浏览...

傲睨自若邦国帮主罢休悲恸笔刀炳着差法褫褐抽引揣歪垂梢此起彼落电场风垆富于春秋光澈广土候道轘曲毁黩交眩解束惎悔檵木井花集云台开口货坤伶苦吟倈倈郎臣连歳领空颅脑轮替明代沐熏乃心王室牵羊岐峻青巾秋芜七曜历荣班若合符节赡逸省度笙竽慎脩伸要顺天从人四禅定随世沈浮素纰乌眼鸡详妍仙人欹器消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