觳束的意思、觳束的详细解释
觳束的解释
同“ 觳觫 ”。 郭沫若 《为多灾多难的人民而痛哭·哭博古》诗:“不仅汉奸 * 魑魅罔两在你面前觳束,似乎谁都感觉着你是一把脱鞘的宝剑,寒光摇动群星。” 郭沫若 《我的作诗经过》:“我自己是受惯了冷害的人,大约冷的免疫性是已经有了的,虽然时而仍不免其觳束。”
词语分解
- 觳的解释 觳 ú 〔觳觫〕恐惧颤抖的样子。 笔画数:; 部首:角; 笔顺编号:
- 束的解释 束 ù 捆住,系:束缚。束装(整理行装)。束发(?)。束之高阁。束手无策。 量词,用于捆在一起的东西:束修(十条干肉,原指学生送给老师的礼物,后指给老师的报酬)。 聚集成一条的东西:光束。电子束。 控
专业解析
“觳束”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与现代常用词汇有所不同,主要表示拘谨、拘束、不自然的状态。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词典的详细解释:
-
基本释义:
- 觳 (hú): 本义指古代的一种量器(一斛十斗),引申有“度量”、“法度”之意,再引申为“局促”、“畏惧”的样子。
- 束 (shù): 本义指捆绑、束缚,引申为约束、限制。
- 觳束 (hú shù): 两个字组合起来,核心含义是指因畏惧、谨慎或受限制而显得拘谨、不舒展、放不开的状态。形容人行为举止不自然,显得畏缩或过分小心。
-
用法与语境:
- 常用来形容人在特定场合(如面对尊长、身处陌生环境或肩负重任时)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
- 例如:“他初次登台,显得有些觳束。” 意指他因为紧张或缺乏经验而表现得拘谨放不开。
- 与“局促”、“拘谨”、“拘束”、“畏缩”等词义相近。
-
权威词典释义参考:
- 《汉语大词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对“觳”的释义中包含“[觳觫] 恐惧颤抖貌”,而“觳束”可视为其引申或相关形态,指因恐惧或紧张而产生的拘谨状态。其释义核心为“拘谨,不自然”。
- 《辞源》 (商务印书馆):在解释“觳”时,引《孟子·梁惠王上》“吾不忍其觳觫”句,注“觳觫,恐惧貌”。“觳束”可理解为由此恐惧貌引申出的行为上的拘束、不舒展之意。其释义同样指向“拘束,畏缩不安”。
“觳束”意指因内心紧张、畏惧或受环境限制而表现出的拘谨、不自然、放不开手脚的状态,主要用于描述人的行为举止。
参考文献来源:
- 《汉语大词典》编纂处.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 广东、广西、湖南、河南辞源修订组,商务印书馆编辑部. 辞源(第三版)[M]. 北京:商务印书馆.
网络扩展解释
“觳束”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解释:
-
基本含义
“觳束”读作hú shù,与“觳觫”(hú sù)同义,表示因恐惧而颤抖的样子。例如郭沫若在诗作中写道:“不仅汉奸国贼魑魅罔两在你面前觳束”(《为多灾多难的人民而痛哭·哭博古》),此处“觳束”即形容因畏惧而发抖的状态。
-
词源与用法
- 该词属于古汉语词汇,现代汉语中极少使用,多见于文学作品或特定语境中。
- 郭沫若在另一作品《我的作诗经过》中也提到“时而仍不免其觳束”,进一步印证其表“战栗”的用法。
-
相关成语与词语
与“觳束”相关的成语包括“悬兵束马”“束手缚脚”“卷甲束兵”等,均含约束、紧张或受限的意象。
建议:若需表达“因恐惧发抖”之意,现代汉语中更常用“觳觫”或“战栗”。“觳束”因罕见且权威性存疑(参考来源权威性较低),建议谨慎使用,优先参考《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
别人正在浏览...
班文儿禀闻邠土恻塞长号朝簿厅瞋目张胆呆根大节不夺點湯顿整发回封疆画界该成高明远识钩鈲官衫话里藏阄驩合环卧伙夫奸爲嘉议季代镜分鸾凤祭鸟看封犒赏嗑嗑硁硁之愚蓝缕料敌塔龙夜麪子慕羶乜嘢凝简僻乱凭凭趫猛弃妇齐齐整整散略散衣杀鸡儆猴闪明折澄生死不易侍膳顺脑顺头松动蒐猎泰晤士河桃李争妍体覆体育图计托避瓦努阿图瓮尽杯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