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原的意思、无原的详细解释
无原的解释
谓不可测的本原。《淮南子·本经训》:“阴阳者承天地之和,形万殊之体,含气化物,以成埒类,赢缩卷舒,沦於不测,终始虚满,转於无原。” 高诱 注:“转化归於无穷之原本也。”《后汉书·马融传》:“超特达而无儔,焕巍巍而无原。”
词语分解
- 无的解释 无 (無) ú 没有,与“有”相对;不:无辜。无偿。无从(没有门径或找不到头绪)。无度。无端(无缘无故)。无方(不得法,与“有方”相对)。无非(只,不过)。无动于衷。无所适从。 有 笔画数:; 部首
- 原的解释 原 á 最初的,开始的:原本。原告。原稿。原籍。原理。原料。原色。原始。原著。 本来:原样。原型。原址。原主。 谅解,宽容:原宥。原谅。 宽广平坦的地方:原野。平原。 同“塬”。 本 笔画数:; 部
专业解析
“无原”在现代汉语中并非一个独立的常用词汇,它是由“无”和“原”两个单字组合而成的古语或特定语境下的表达。其含义需要结合这两个字的古义和具体语境来理解:
-
词源与结构
- 无 (wú): 本义为“没有”、“不存在”。在古汉语中,也常表示否定,相当于“不”。
- 原 (yuán): 本义指“水源”、“源泉”,引申为“根本”、“起源”、“根源”、“原因”、“原野”等。在古汉语中,“原”常通“源”,指源头;也通“愿”,指愿望、本心;还通“元”,指初始、本来。
- 组合“无原”: 因此,“无原”的字面组合可以理解为“没有源头”、“没有根源”、“没有原因”、“没有本心(愿望)”或“非本来(状态)”等意思。
-
主要含义与古语用例
- 没有根源/来源: 这是最直接的含义。指事物没有起始点或依据。
- 例:古文中可能形容水流“无原”,意指不知其源头所在(虽更常用“无源”)。或形容事物凭空产生,找不到其存在的根据。
- 没有原因/缘故: 指事情的发生找不到缘由或解释。
- 失去本心/愿望: 如果“原”通“愿”,则“无原”可指失去了本来的心意或愿望。
- 非本来面目/状态: 如果“原”通“元”或取其“本来”义,则“无原”可指事物已非其初始、真实的状态。
-
现代使用与注意
- “无原”在现代汉语中极其罕见,基本不用于日常口语或书面语。它主要出现在古籍、特定学术研究或仿古的文学创作中。
- 理解其含义必须紧密结合上下文。单独看“无原”一词,其确切意义是不固定的,需根据它所在的句子和时代背景来判断具体指向上述哪种解释。
- 在需要表达类似概念时,现代汉语更倾向于使用更明确的词语,如“无源”、“无缘无故”、“无端”、“失去本心”、“失真”等。
权威参考来源:
- 《汉语大词典》 (由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编纂,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该词典是收录汉语词汇最全、释义最详尽的权威工具书之一,对古汉语词汇和字义的解析尤为深入。其中对“无”和“原”的各个义项有详尽收录,为理解“无原”的构成和可能含义提供了基础。可在各大图书馆查阅或通过专业数据库访问。
- 《古代汉语词典》 (商务印书馆出版):这部词典专门针对古代汉语词汇进行解释,注重词义的源流演变和在古籍中的实际用例。查阅其中“无”和“原”的词条,有助于理解它们在古汉语中的常见用法及组合可能性。
- 《说文解字》 (东汉·许慎 著):作为中国第一部系统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典,它对理解“原”的本义(水源)至关重要。虽然它没有直接解释“无原”这个词组,但为理解其核心构成字提供了最原始的训诂依据。可通过中华书局等权威出版社的点校本或相关研究著作查阅。
- 古籍用例: 理解“无原”最可靠的方式是查找其在具体古籍中的实际应用。例如,在《诗经》、《左传》、《庄子》等先秦典籍,或后世史书、文集、笔记小说中,可能会找到包含“无原”或类似结构的句子,通过上下文可以明确其具体含义。研究这些原始文献是获得最准确理解的途径。相关古籍可通过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等出版的标点本或集注本查阅。
“无原”是一个古语色彩浓厚的组合,其核心含义围绕“没有根源/来源”、“没有原因/缘故”、“失去本心/愿望”或“非本来面目/状态”展开,具体意义需严格依赖语境判断,在现代汉语中已基本不用。
网络扩展解释
“无原”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不可测的本原”,常用于描述宇宙或事物深奥难测的根源。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指无法被完全探究或测量的根本起源,强调事物本质的深邃与不可穷尽性。该词最早见于《淮南子·本经训》,描述阴阳二气在宇宙运行中“转于无原”的哲学概念。
二、典籍例证
-
《淮南子》中的宇宙观
“阴阳者承天地之和...转于无原”,高诱注解说这是指事物转化归于无穷的原始状态,体现道家对宇宙本原的思考。
-
《后汉书》的文学化表达
马融在《广成颂》中用“焕巍巍而无原”形容崇高事物的不可追溯性,强化了词汇的文学意境。
三、现代延伸解读
部分现代词典(如、6)将其解释为“没有根源或起因”,但此用法更接近现代汉语的语境延伸,与古籍原义存在差异。例如“毫无原则从众”等造句,属于引申的批判性用法。
建议需要深入理解该词时,优先参考《淮南子》《后汉书》等典籍原文及权威注释(如汉典)。
别人正在浏览...
按部就班飙举弊习帛诏春望翠牙丹池叨忝登山越岭鼎濙丢眉弄色笃至蕃弱丰草富奢敢保钩针鬼箓鬼目粽轨纳函师好处费较谈狡伪交响曲阶侍阶迎季商君寀酷苛莲船两得其所路祭炉烬蚂蟥没张致麪起饼眇忽庙田南华老仙尼轲霓幢清冠筌蹏一悟人臣山吹舐鼎赎锾炭敬铁胆讬避违悖雾裳诬侵仙谍销缴小枝檄定鸂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