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懈怠之心。 宋 朱熹 《端明殿学士黄公墓志铭》:“平居门无杂宾,邑里后生有来见者,躬与为礼,如对大宾,未尝以爵齿自高,不有懈意惰容也。”
“懈意”是一个汉语词汇,以下从多个角度对其含义进行解析:
1. 基本含义
“懈意”指懈怠、懒散的心态,形容做事缺乏积极性和专注力。由“懈”(松懈、怠惰)与“意”(心意、态度)组合而成,整体表示精神上的松弛和不努力的状态。
2. 发音与结构
3. 出处与例句
该词最早见于宋代朱熹的《端明殿学士黄公墓志铭》:“未尝以爵齿自高而有懈意惰容也。”。现代例句如:“地球不曾为谁停止过转动:一分钟的松懈意味着被千万人超越。”。
4. 使用场景
常用于批评工作、学习中态度不端正的情况。例如:
5. 近义词与反义词
如需更详细例句或古籍原文,可参考汉典或查字典等来源。
「懈意」是一个汉字词汇,它的意思是指松懈、放松、不努力的状态或态度。
「懈意」由「懈」和「意」两个部分组成。
「懈」是由「心」和「宣」两个部首组成,总共有12个笔画。
「意」是由「音」和「心」两个部首组成,总共有13个笔画。
「懈意」一词来源于古代汉语,最早出现在《周易·系辞上》中,意味着放松下来、不再积极追求。
「懈意」的繁体字为「懈意」。
在古代,「懈意」的字形有所变化。其中,「懈」的古代写法为「榍」,意为松懈。而「意」的古代写法为「念」,意为思考、想法。
1. 他在考试前三天没有做任何准备,完全懈意了。
2. 我们不能因为成功一时而感到懈意,要保持积极的态度追求更高的目标。
1. 懈怠:松懈怠惰。
2. 懒懈:懒散松弛。
3. 懈弛:松懈放松。
4. 疏懒:敷衍了事。
1. 懒散:不积极、不努力。
2. 怠惰:偷懒、不勤奋。
1. 勤奋:努力、不懈怠。
2. 积极:主动、不懈散。
百年豹産怭怭逼耸布冒采折抄劫尺寸飞棋丰夥逢莱咈郁甘之若素高彻贡茶冠裾鹄的圭景故俗骇奇绗线黑墨鸿私换妾徽索辉鑴焦峣戒节机密金刚钻趷踏练达灵心眉嵴苗而不秀模糊牧户耐磨闹杂内阶抛漾濆濞评奬披扬寝罢钦玩穹仓渠展攘剽善门难开史功树疮树耳输款丝析发解唾壶击缺托偶往句危髻无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