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案牒的意思、案牒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案牒的解释

(1).查阅宗室谱牒。《后汉书·卢植传》:“寻《春秋》之义,王后无嗣,择立亲长,年均以德,德均则决之卜筮。今同宗相后,披图案牒,以次建之,何勋之有?” 王先谦 集解:“牒,宗室名牒也,披图则知诸王分国,案牒则知宗室远近也。”

(2).官署的文书簿册。《新唐书·陆贽传》:“旧制,吏部选以岁集。 乾元 后,天下兵兴,率三年一调,吏员稽壅,则案牒丛淆,伪冒蒙真,吏缘以为姦。”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案牒"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案"和"牒"两个单字组成,主要用于指代古代官府文书、档案或诉讼文件。其具体含义如下:


一、字义溯源与基本含义

  1. “案”:本指有短脚盛食物的木托盘,后引申指处理公务的几案、书桌,再进一步代指置于案上的文书、卷宗。《说文解字》释“案”为“几属”,即几案一类的东西。在行政语境中,“案”常指有待审理或处理的文件、事件。
  2. “牒”:原指古代书写用的竹片或木片,即简牍。《说文解字》释“牒”为“札也”,即用于书写的薄木片。后引申指官方文书、凭证、簿册或谱系记录,如公文、度牒、谱牒等。
  3. “案牒”合称:结合两字含义,“案牒”主要指官府中存档备查、处理公务所用的文书档案,尤其指涉及具体事务处理的公文、记录或诉讼卷宗。它强调文件的官方性、记录性和作为处理依据的实用性。

二、具体用法与语境

  1. 官府文书档案:指各级官府在日常行政、司法活动中形成和积累的公文、记录、簿册等。例如:
    • 《新唐书·百官志》提及官吏职责时,有“掌判案牒”的记载,意指负责处理官府文书。
    • 泛指官府中堆积的待办公文,如成语“案牍劳形”即形容处理公文劳累身心(此处“牍”与“牒”义近)。
  2. 司法诉讼文件:特指与诉讼、案件审理相关的卷宗、状纸、供词、判词等法律文书。例如:
    • 在审理案件时,需要调阅相关“案牒”以查证事实。
    • 判决后,相关文件需整理归档,形成完整的“案牒”。
  3. 泛指记录与凭证:有时可泛指一般的记录文件或凭证。

三、总结 “案牒”的核心含义是指古代官府处理公务、司法诉讼等活动中形成和使用的文书档案或卷宗。它体现了古代行政管理与司法运作中对文字记录的依赖,是承载政务信息、法律事实和决策依据的重要载体。其意义侧重于文件的官方性、事务性及存档备查的功能。

主要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案牒”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àn dié,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释:

一、基本含义

  1. 查阅宗室谱牒
    指通过查阅宗族或皇室的谱系记录,以确定血缘关系和继承顺序。例如《后汉书·卢植传》中提到“披图案牒”,即通过图谱和谱牒来确认宗室成员的远近亲疏。

  2. 官署的文书簿册
    指古代官府中用于记录事务的文书、档案或簿册。如《新唐书·陆贽传》记载了吏部在官员选拔中使用案牒管理信息的过程。

二、延伸用法

部分现代词典(如查字典)提到“案牒”可引申为“证据确凿”的比喻义,形容事件或罪证有明确的书面记录支持。这一用法可能源自古代文书的权威性特征。

三、字义分解

“案牒”在古代语境中多指官方或宗族的书面记录,现代使用较少,但在特定场景(如历史研究)中仍有参考价值。如需更完整的文献例证,可查阅《后汉书》《新唐书》等原始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矮笃笃耙地百韵笺倍称边壃秉威比疎拨拉操袂巉崒炒闹出班楚鲜葱笼倒失點翠貂珥地土蛇蹲裆耳余附款高履格物大舘遘恶怪说归全反真悍劲懽喜俭不中礼煎沸竞选口面夸伐丽姬里谈陇邱驴前马后缦乐潖江口扑膘骑箕翼七轮扇全兵容华三不孝声应气求蜃浪手疾眼快手急眼快收缘结果松开特快啼哭郎君吐谈外边违强陵弱委蜕下坂走丸显结销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