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炫耀。 明 方孝孺 《与陈用中书》:“好学不倦,不自夸伐。”
犹夸耀。《后汉书·王允传》:“ 布 ( 吕布 )亦负其功劳,多自夸伐,即失意望,渐不相平。”《南史·胡藩传》:“至於涉猎记传,一咏一谈,自许以雄豪,加以夸伐,搢绅白面之士,辐凑而归,此 毅 不肯为公下也。”
“夸伐”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汉语词汇,具体解释需结合语境和来源:
基本含义:夸奖与批评并存
由“夸”(赞美)和“伐”(责备)组成,表示对人或事物同时进行褒奖和批评,强调评价的全面性。例如在讨论优缺点时,可形容为“夸伐分明”。
古籍中的引申义:自我炫耀
在历史文献中,“夸伐”常指自夸或炫耀。例如:
语义演变争议
部分现代词典(如查字典)侧重“褒贬结合”的解释,而古代用例更偏向“自夸”。这种差异可能与词义演变或语境相关,需结合具体文献分析。
建议:若在古籍阅读中遇到“夸伐”,优先考虑“炫耀”之义;现代使用则需根据上下文判断是否为“褒贬兼有”。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后汉书》《南史》等原典或权威词典。
“夸伐”是一个汉语词汇,它既可以作为动词使用,也可以作为名词使用。作为动词时,它的意思是表扬或赞美;作为名词时,它的意思是褒扬或称赞。因此,它常用来描述对某人或某事的赞美或表扬。
根据《康熙字典》的分类,夸伐的部首是言,并且它的部首位置在“讠”字旁边。
根据《康熙字典》的查询,夸伐的总笔画数是14画。
夸伐这个词的来源比较晦涩难懂,它最早出现在《说文解字》这本古代字典中。《说文解字》是东汉末年的学者许慎编写的字书,其中记载了大量的汉字和它们的解释。
夸伐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与其简体字形式相同,没有区别。
夸伐的古时候汉字写法和其现代简化形式非常相似。据古籍记载,夸伐在古代的写法和现在的写法没有太大区别。
1. 他经常夸伐她的美丽和聪明。
2. 这位演员凭借其出色的表演技巧赢得了观众的夸伐。
3. 学生们得到老师的夸伐,感到非常骄傲和自豪。
组词:夸奖、夸口、表扬、赞美
近义词:称赞、褒扬
反义词:批评、责备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