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谓自然所付与的躯壳。《庄子·知北游》:“孙子非汝有,是天地之委蜕也。” 金 王若虚 《感秋》诗:“此身委蜕耳,毁弃无足惜。” 明 张居正 《葬地论》:“彼以为此天地之委蜕也,无之而不可藏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章阿端》:“惊问,则 端娘 已毙牀上,委蜕犹存。”
(2).羽化。 唐 刘禹锡 《含辉洞述》:“意其尝为食霞御气者之所游息委蜕而去不知其几千百年。”
(3).用为死亡的婉词。 宋 王安石 《游土山示蔡天启秘校》:“委蜕亦何恨,吾皃已长鬣。” 王闿运 《余世松诔》:“将及秋试,遽婴时沴,寝疾兼旬,溘为委蜕。”
“委蜕”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三层含义,结合古典文献和文学用例可详细解释如下:
指人或生物由自然赋予的躯体,常用于表达对生命本质的哲学思考。这一含义源于《庄子·知北游》:“孙子非汝有,是天地之委蜕也。”,强调生命是天地暂时寄托的形态。金代王若虚《感秋》诗中“此身委蜕耳,毁弃无足惜”,亦以此喻躯壳的短暂性。
指道教中“飞升成仙”的过程,或昆虫蜕皮的自然现象。唐代刘禹锡在《含辉洞述》中描述“食霞御气者之所游息,委蜕而去”,暗喻仙人脱去凡胎、超脱尘世的状态。
用作对死亡的委婉表达。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章阿端》记载“端娘已毙床上,委蜕犹存”,即以“委蜕”代指肉身消亡。宋代陆游诗“林蝉委蜕仙何远”,亦通过蝉蜕隐喻生命终结。
该词常见于古代诗文,如白居易“子孙委蜕是他人”,王安石“委蜕亦何恨,吾儿已长鬣”,均借“委蜕”表达对生命传承或肉身无常的感慨。
“委蜕”兼具哲学、自然与文学色彩,需结合语境理解。如需进一步考证古典文献,可参考《庄子》及唐宋诗词原文。
委蜕是一个汉字词语,其意思指生物在生长发育中蜕变、转化、换代的过程。它可以用来形容脱胎换骨、焕然一新的新生和变化。
委蜕的拆分部首为女和虫,部首女表示人,部首虫表示昆虫。委蜕的拆分笔画为15画。
委蜕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中的“蜕”字和“委蛇之皮,如虫复者”之义。而繁体字“委蜕”与简体字写法相同。
古时候,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委蜕这个词在古汉字中的写法为“委讉”。其中,“讉”表示转变、变化的意思。
1. 时间的推移是生活所必然经历的委蜕。
2. 经过一番委蜕后,小花蝴蝶终于展翅高飞。
1. 委曲(wěi qū):形容言谈、行动、态度等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刻意迁就、屈服。
2. 蜕变(tuì biàn):指生物在发育生长过程中经历的蜕变、转化。
1. 变化(biàn huà):表示事物在时间或条件变动下的不同状态。
2. 转变(zhuǎn biàn):指事物从一种状态或形态转换成另一种状态或形态。
稳定(wěn dìng):指事物维持在某种状态或形态不变,没有变动、变化。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