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案牒的意思、案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案牒的解釋

(1).查閱宗室譜牒。《後漢書·盧植傳》:“尋《春秋》之義,王後無嗣,擇立親長,年均以德,德均則決之蔔筮。今同宗相後,披圖案牒,以次建之,何勳之有?” 王先謙 集解:“牒,宗室名牒也,披圖則知諸王分國,案牒則知宗室遠近也。”

(2).官署的文書簿冊。《新唐書·陸贽傳》:“舊制,吏部選以歲集。 乾元 後,天下兵興,率三年一調,吏員稽壅,則案牒叢淆,僞冒蒙真,吏緣以為姦。”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案牒”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àn dié,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釋:

一、基本含義

  1. 查閱宗室譜牒
    指通過查閱宗族或皇室的譜系記錄,以确定血緣關系和繼承順序。例如《後漢書·盧植傳》中提到“披圖案牒”,即通過圖譜和譜牒來确認宗室成員的遠近親疏。

  2. 官署的文書簿冊
    指古代官府中用于記錄事務的文書、檔案或簿冊。如《新唐書·陸贽傳》記載了吏部在官員選拔中使用案牒管理信息的過程。

二、延伸用法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提到“案牒”可引申為“證據确鑿”的比喻義,形容事件或罪證有明确的書面記錄支持。這一用法可能源自古代文書的權威性特征。

三、字義分解

“案牒”在古代語境中多指官方或宗族的書面記錄,現代使用較少,但在特定場景(如曆史研究)中仍有參考價值。如需更完整的文獻例證,可查閱《後漢書》《新唐書》等原始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案牒:詞義、部首和筆畫

案牒(àn dié)一詞主要有兩層意思。一是指由官府或機構發出的公文或文書,通常用于傳達命令、通告、指示等。二是泛指各種有關案件的證據、文件、記錄等。

案牒的組成部分是“牛”和“匕”。其中,“牛”屬于漢字部首“牛”,表示與牛相關的意思;“匕”屬于漢字部首“勹”,表示包裹、收納的意思。

案牒的總筆畫數為7畫。其中,“牛”的部分占用了4畫,而“匕”的部分則占用了3畫。

案牒:來源、繁體與古代漢字寫法

案牒一詞的來源非常古老。據考古學家研究,該詞最早出現在商代的甲骨文中,為當時的一種寫法。

案牒的繁體字是「按替」。這種寫法在繁體字中被廣泛使用,特征是「牛」字旁邊的橫筆變成了橫折筆。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案牒的表示方式略有不同。例如在戰國時期的古文字中,案牒的寫法更加簡化,隻使用了一個代表"牛"的部分。

案牒: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1. 府院發出的案牒對于民衆很重要。

2. 案牒上的内容詳細記錄了整個事件的經過。

組詞:案件、公文、文件、證據、記錄

近義詞:公文、文書、文狀

反義詞:解封、放生、散發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