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案牒的意思、案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案牒的解釋

(1).查閱宗室譜牒。《後漢書·盧植傳》:“尋《春秋》之義,王後無嗣,擇立親長,年均以德,德均則決之蔔筮。今同宗相後,披圖案牒,以次建之,何勳之有?” 王先謙 集解:“牒,宗室名牒也,披圖則知諸王分國,案牒則知宗室遠近也。”

(2).官署的文書簿冊。《新唐書·陸贽傳》:“舊制,吏部選以歲集。 乾元 後,天下兵興,率三年一調,吏員稽壅,則案牒叢淆,僞冒蒙真,吏緣以為姦。”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案牒"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案"和"牒"兩個單字組成,主要用于指代古代官府文書、檔案或訴訟文件。其具體含義如下:


一、字義溯源與基本含義

  1. “案”:本指有短腳盛食物的木托盤,後引申指處理公務的幾案、書桌,再進一步代指置于案上的文書、卷宗。《說文解字》釋“案”為“幾屬”,即幾案一類的東西。在行政語境中,“案”常指有待審理或處理的文件、事件。
  2. “牒”:原指古代書寫用的竹片或木片,即簡牍。《說文解字》釋“牒”為“劄也”,即用于書寫的薄木片。後引申指官方文書、憑證、簿冊或譜系記錄,如公文、度牒、譜牒等。
  3. “案牒”合稱:結合兩字含義,“案牒”主要指官府中存檔備查、處理公務所用的文書檔案,尤其指涉及具體事務處理的公文、記錄或訴訟卷宗。它強調文件的官方性、記錄性和作為處理依據的實用性。

二、具體用法與語境

  1. 官府文書檔案:指各級官府在日常行政、司法活動中形成和積累的公文、記錄、簿冊等。例如:
    • 《新唐書·百官志》提及官吏職責時,有“掌判案牒”的記載,意指負責處理官府文書。
    • 泛指官府中堆積的待辦公文,如成語“案牍勞形”即形容處理公文勞累身心(此處“牍”與“牒”義近)。
  2. 司法訴訟文件:特指與訴訟、案件審理相關的卷宗、狀紙、供詞、判詞等法律文書。例如:
    • 在審理案件時,需要調閱相關“案牒”以查證事實。
    • 判決後,相關文件需整理歸檔,形成完整的“案牒”。
  3. 泛指記錄與憑證:有時可泛指一般的記錄文件或憑證。

三、總結 “案牒”的核心含義是指古代官府處理公務、司法訴訟等活動中形成和使用的文書檔案或卷宗。它體現了古代行政管理與司法運作中對文字記錄的依賴,是承載政務信息、法律事實和決策依據的重要載體。其意義側重于文件的官方性、事務性及存檔備查的功能。

主要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案牒”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àn dié,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釋:

一、基本含義

  1. 查閱宗室譜牒
    指通過查閱宗族或皇室的譜系記錄,以确定血緣關系和繼承順序。例如《後漢書·盧植傳》中提到“披圖案牒”,即通過圖譜和譜牒來确認宗室成員的遠近親疏。

  2. 官署的文書簿冊
    指古代官府中用于記錄事務的文書、檔案或簿冊。如《新唐書·陸贽傳》記載了吏部在官員選拔中使用案牒管理信息的過程。

二、延伸用法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提到“案牒”可引申為“證據确鑿”的比喻義,形容事件或罪證有明确的書面記錄支持。這一用法可能源自古代文書的權威性特征。

三、字義分解

“案牒”在古代語境中多指官方或宗族的書面記錄,現代使用較少,但在特定場景(如曆史研究)中仍有參考價值。如需更完整的文獻例證,可查閱《後漢書》《新唐書》等原始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哀叫百心抱恨終天寶籍報最膘情筆次不勝其煩參人潮汐陳首寵昵椿津初指丹诏的的圓雕翮鼎氣杜茝翻躍法士感歎句怪慴輝煌掍殽狐丘首迳複忌怨集滞軍賦巨璞距闉卡白鍊鋸緑礬冒法麻糖夢回密戶凄苦瓊姬阙陷渠黎人生朝露柔木上膛山阻韶理神虬水菜庶隸苔藓探偵讨服天狼鐵線描凸版印刷危王銜羽哓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