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军队全部以弓矛等兵器武装,没有仪仗和辎重之累。《汉书·韩王信传》:“ 胡 者全兵,请令彊弩傅两矢外乡,徐行出围。” 颜师古 注引 李奇 曰:“言唯弓矛无杂仗也。”一说,仅有兵刃而无铠盾。
(2).谓军队不受损伤。《文选·潘岳<关中诗>》:“夫岂无谋,戎士承平。守有完郛,战无全兵。” 李善 注:“《孙子兵法》:凡用师以全兵为上。”
“全兵”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多重含义,主要源于古代军事语境,具体解释如下:
指军队全部以弓矛等兵器武装,无仪仗和辎重
这一解释源于《汉书·韩王信传》中的记载,描述匈奴(胡人)作战时仅携带弓、矛等轻便武器,不配备铠甲、盾牌或后勤物资,以保持机动性。例如,颜师古注引李奇所言:“言唯弓矛无杂仗也”,即强调轻装简从的特点。
军队不受损伤
出自《文选·潘岳<关中诗>》,引用《孙子兵法》中“凡用师以全兵为上”的理念,指通过谋略保全军队实力,避免伤亡。
建议参考《汉书》《孙子兵法》等原文或权威词典(如、5)进一步考证。
全兵(quán bīng)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汇,它有着特定的意义和用法。
首先,我们来拆分这个词的部首和笔画。其中,“全”的部首是“人”,它的笔画数是2;“兵”的部首是“八”,它的笔画数是7。
全兵一词起源于中国军事文化,用来表示“全部的军队”或“全体的士兵”。这个词汇多用于军事指挥、军事演习、战略规划等领域。
在繁体字中,全兵的写法保持不变,仍然是「全兵」。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全兵可能有些变化。具体写法可能因时代和书法风格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整体上仍保持类似的结构和意义。
1. 指挥官下令:全兵集结,准备出发!
2. 战场上,全兵奋战,向敌军发起攻击。
全军、全员、全体、全面
全体、整体、全部、整个
个别、局部、部分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