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黄箓的意思、黄箓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黄箓的解释

(1).指道士所做道场。道士设坛祈祷,所用符箓,皆为黄色,故称。 唐 康骈 《剧谈录·崔道枢食井鱼》:“ 韦 乃 道枢 之姑子也,数日后寄梦於母云:‘以杀鱼获罪,所至之地即水府,非久当受重谴,可急修黄籙道斋。’” 宋 周密 《齐东野语·老苏族谱记》:“ 公济 虽得弗问,而愤愤不能堪,诉之於天,许黄籙十坛。” 明 徐复祚 《投梭记·奠江》:“一壁厢去请 清真观 道官建黄籙大醮追荐他。”

(2).道家洁斋之法。《隋书·经籍志四》:“受者必先洁斋……其洁斋之法,有黄籙、玉籙、金籙、涂炭等斋。”后即指隐居修道。 唐 马戴 《失意书怀赠知己》诗:“直道何由启圣君,非才谁敢议论文。心存黄籙兼丹诀,家忆青山与白云。”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黄箓(huáng lù)是道教斋醮仪式中的重要术语,具有特定的宗教与文化内涵。其释义可从以下角度展开:


一、字义与宗教含义

  1. 字源解析

    • 黄:象征中央之色,在道教中代表“土德”,与长生、仙衣(黄裳)相关联,亦暗含“黄老之道”的尊崇。
    • 箓:指秘文符箓,记载天神名讳、职司及召遣神灵的符文,是道教法事的核心载体。
    • 合义:特指以黄色符箓书写的科仪文书,用于超度亡灵、祈福消灾的庄严法会。
  2. 仪式功能

    黄箓斋是道教“三箓七品”斋法之一(三箓即金箓、玉箓、黄箓),专为济度亡魂、拔赎罪根而设。据《道藏》载,其仪轨包含诵经、燃灯、破狱等环节,旨在助地狱亡魂解脱轮回,体现道教“无量度人”的慈悲宗旨。


二、文化渊源与典籍记载

  1. 历史源流

    黄箓斋始于南北朝,盛于唐宋。唐代杜光庭《太上黄箓斋仪》载:“黄箓者,开度七玄,拔济幽爽”,明确其超度功能。宋代《云笈七签》亦详述仪程,凸显其在官方与民间祭祀中的正统地位。

  2. 文学意象

    黄箓在诗词中常象征生死救赎。如李商隐《赠华阳宋真人》云:“黄箓焚香降玉晨”,借道教仪式寄托超脱尘世的意境。


三、现代学术界定

当代宗教学研究将黄箓斋归类为“阴事斋”(区别于祈福阳事的金箓斋),其核心在于构建“幽冥—人间—天庭”的沟通体系。学者认为,黄箓仪式融合了儒家的孝道伦理与道教宇宙观,成为传统丧葬文化的重要组成。


注:因未搜索到可直接引用的权威在线词典或学术网页,本文释义综合《汉语大词典》《道教大辞典》《道藏》典籍及宗教学研究共识,暂未提供具体链接。建议查阅专业工具书或学术数据库(如中国知网)获取详细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

“黄箓”是道教中的一个专有术语,主要有以下两种含义:

  1. 道教斋醮仪式
    “黄箓”指道教的一种重要斋醮仪式,称为“黄箓斋”。这种仪式主要用于超度亡灵、济度众生或为生者祈福消灾。道教认为黄色对应“土”,象征中和与包容,因此黄箓斋被视为沟通天地、调和阴阳的仪式。其程序复杂,包括诵经、焚符、上章等环节。

  2. 符箓文书
    “箓”在道教中特指记载神吏名号、符咒的文书,是道士法职的凭证。而“黄箓”可能指用黄纸书写的特定符箓,用于斋醮或修炼。道教经典《黄箓简文经》便记载了相关仪轨。

补充说明
黄箓斋在唐宋时期尤为盛行,帝王常借此为国家祈福。此外,道教将斋法分为“金箓”“玉箓”“黄箓”等不同等级,黄箓斋侧重普度亡魂,具有鲜明的济世色彩。若需更深入研究,可查阅《道藏》中相关经典或道教仪式研究专著。

别人正在浏览...

不当村柴米油盐酱醋茶肠痈剗新谗语超导[电]乘罅此起彼伏藂集电麾电影摄影机觝牛底死鹅腿子苻秦骨朵子贵本家喝风屙烟后来者居上毁室计恨进教舅妈决遣举子开诚相见阚月渴日宽解跨有盔缨酷切腊鼓裂口劙囊灵筹邻曲力气卖友求荣没底明庶风末那楼馁而鸟毳青灯古佛企拟确喻赛龙舟山臣十金首次私盐包谈锋条条框框统嗣橐籥忘形刓缪相机行事衔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