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死的意思、底死的详细解释
底死的解释
(1).总是,老是。 宋 柳永 《满江红》词:“不会得都来些子事,甚恁底死难拚弃。” 宋 周邦彦 《看花回·咏眼》词:“因个甚、底死嗔人,半晌斜眄费熨贴。”
(2).竭力,拼命。底,通“ 抵 ”。 宋 黄庭坚 《送苏太祝归石城》诗:“僕夫结束底死催,马翻玉勒嘶归鞅。” 宋 石孝友 《清平乐》词:“底死留春春不住,那更送春归去。”
词语分解
- 底的解释 底 ǐ 最下面的部分:底层。底座。底下(a.下面;b.以后)。海底。底肥。 末了:年底。月底。到底。 根基,基础,留作根据:刨根问底。底蕴。底稿。底版。 图案的基层:白底蓝花的瓶子。 何,什么:底事伤
- 死的解释 死 ǐ 丧失生命,与“生”、“活”相对:死亡。死讯。死刑。死囚。死棋。死地。生离死别。死有余辜。 不顾生命:死志(牺牲生命的决心)。死士(敢死的武士)。死战。 固执,坚持到底:死心塌地。死卖力气。 无
网络扩展解释
"底死"一词在古典文学中主要有以下两种释义,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其含义:
一、副词用法(表频率)
释义:表示动作的持续或反复,可译为"总是、老是"。
例证:
- 柳永《满江红》:"不会得都来些子事,甚恁底死难拚弃"(形容情感难以割舍的纠结状态)
- 周邦彦《看花回》:"因个甚、底死嗔人"(描写女子嗔怪情态)
二、副词用法(表程度)
释义:表示行为的极端程度,可译为"竭力、拼命"(此时"底"通假"抵")
例证:
- 黄庭坚《送苏太祝归石城》:"僕夫结束底死催"(描写仆人匆忙备马的场景)
- 石孝友《清平乐》:"底死留春春不住"(表达对春光易逝的无奈)
补充说明:该词属于古汉语遗留用法,现代汉语中已鲜少使用,主要出现在宋词等古典文学作品或部分方言表达中。如需深入探究具体诗句的语境内涵,建议查阅《全宋词》等权威典籍。
网络扩展解释二
底死是一个中文词汇,常用于口语中,具有一定的俚语色彩。它的意思是指某人或某物非常糟糕、糟透了,常用于形容一些令人不满或失望的事物。
底死的拆分部首是⺁(且)和死(去丧命),它的总笔画数为11画。
该词的来源并不十分明确,有些人认为它可能起源于粤语或方言,于是流传到普通话中,被广泛使用。
在繁体字中,底死的写法是「底死」。
在古时汉字写法中,并没有固定的底死的写法,因为它是近年来口语中的新词汇。
以下是底死在句子中的例句:
1. 这个菜的味道太底死了,一点都不好吃。
2. 这部电影的剧情和表演都太底死了,毫无意义。
3. 我的手机坏得底死了,完全无法使用。
底死没有明确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它通常用于形容和批评,以表达对某事或某人的不满和失望之情。
希望以上回答能满足你的要求!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