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衔橛的意思、衔橛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衔橛的解释

亦作“ 衔橜 ”。1.马嚼子。《韩非子·奸劫弑臣》:“无捶策之威、衔橛之备,虽 造父 不能以服马。” 明 文徵明 《失解无聊》诗:“疲马尚怜衔橛在,冥鸿翻困稻粱谋。”一说,衔,指马嚼子;橛,指车之钩心。

(2).指驰骋游猎。《汉书·王吉传》:“訢訢焉发愤忘食,日新厥德,其乐岂徒衔橛之间哉。”

(3).见“ 衔橜之变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衔橛(xián jué)是一个古汉语复合词,由“衔”和“橛”两个单字组合而成,主要用于描述古代车马器具的部件及其引申含义。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字义解析

  1. 指横置于马口中的金属条(马嚼子),两端系缰绳,用于控制马匹行止。《说文解字》释为“马勒口中”,强调其约束功能。

    来源:《说文解字注》(清代段玉裁注本)。

  2. 原指竖立的短木桩,在车马语境中特指固定车辕与车轴连接的销钉,防止车轮脱出。《周礼·考工记》称“辕端持衡者”为橛。

    来源:《周礼正义》(清代孙诒让注疏)。

二、复合词释义

衔橛合用最早见于《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且夫清道而后行,中路而后驰,犹时有衔橛之变。”其核心含义包括:

  1. 本义:马嚼子与车销钉,代指车马的关键控制部件。
  2. 引申义:
    • 风险象征:因器械失灵(如马衔断裂、车橛脱落)导致车马失控,喻指潜在危机。
    • 约束机制:引申为对权力或行为的节制,如《汉书》注“衔橛,所以制马也”。

      来源:《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华书局点校本);《汉书·王褒传》颜师古注。

三、典籍用例

  1.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衔橛之变”成为固定典故,警示即使谨慎行事仍可能遭遇意外。

    来源:《史记》卷一百一十七。

  2. 《韩诗外传》

    以“无衔橛而御悍马”比喻缺乏制度约束的危险性。

    来源:《韩诗外传集释》(周廷寀校注)。

四、现代应用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罕用,仅见于文言研究或历史文献解读,属典型的“历史词”。其价值主要体现在:

权威参考:详见《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第11卷第196页;《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第1793页。

网络扩展解释

“衔橛”是一个古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三层含义:

  1. 马嚼子
    指控制马匹的金属器具(即“衔”)与固定装置(“橛”)。《韩非子·奸劫弑臣》提到“无捶策之威、衔橛之备,虽造父不能以服马”,说明其作为驭马工具的重要性。另有观点认为“橛”可能指车钩心,即固定车辕的部件。

  2. 代指驰骋游猎
    汉代《汉书·王吉传》中以“衔橛之间”比喻纵马狩猎的场景,如“其乐岂徒衔橛之间哉”,强调游猎的放纵与风险。

  3. 典故“衔橛之变”
    源自《韩非子》,原指马具失控导致的意外,后引申为因微小疏漏引发的重大变故,常见于警示性语境。


补充说明:

别人正在浏览...

百方别格禀粮避位不爽累黍侪好茶课饬成楚骚鉏烟打嘴现世端懿二贺肥脓非訾风萍浪迹封殖肱膂遘罹棺木过隙驹禾稻横坐宏拔轰雷怀哺蝴蝶泉恚疾虎咽狼餐讲呈説告剪灭家务活惊瞻近器涓彭空头宣敕梱复蜫蚑廓荦利率菱角巾胪歡南琛凝雾盘根问底诮笑七州取将山陇舍人收兑顺慈宿所停付外丧武校仙品衔尾相随小海瓯虾什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