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忘形的意思、忘形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忘形的解释

[be beside oneself;have one's head turned;do not control oneself] 忘掉言行的分寸

得意忘形

详细解释

(1).指超然物外,忘了自己的形体。《庄子·让王》:“故养志者忘形,养形者忘利,致道者忘心矣。” 前蜀 韦庄 《对酒》诗:“何用巖栖隐姓名,一壶春酎可忘形。” 宋 秦观 《满庭芳》词:“时时,横短笛,清风皓月,相与忘形。” 清 潘陆 《同朱士叶北固山用唐人韵》:“高人住巖壑,永日与忘形。 江 爱秋涛壮,山怜宿雨青。”

(2).形容过度高兴而失去常态。 汉 蔡邕 《琴赋》:“於是歌人恍惚以失曲,舞者乱节以忘形。” 陈残云 《山谷风烟》第十四章:“ 朱细芳 忘形地扑向 周祺 ,好像 周祺 就是她日夜想念、而又杳无音信的亲哥哥。”

(3).谓朋友相处不拘形迹。 唐 白居易 《效陶潜体诗》之七:“我有忘形友,迢迢 李 与 元 。” 元 刘致 《折桂令·闲居自适》曲:“与农父忘形尔汝,醉归来不记谁扶。”《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必是先有了这个心,才有古往今来那无数忠臣烈士文死諫武死战……才有 汉光武 、 严子陵 的忘形。” 丁玲 《一九三○年春上海》之一:“他们从前是多么忘形的亲热过。”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忘形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可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一、基础释义

指因过度兴奋或得意而失去常态的举止状态。

核心特征:行为脱离常态约束,表现为情绪失控下的失态。

例:他听到晋升消息后忘形大笑,不顾场合手舞足蹈。


二、引申义与情感色彩

  1. 褒义语境

    真诚不拘:形容知己相交时摒弃礼节束缚,流露本真情谊。

    例:魏晋名士推崇“忘形之交”,追求心灵契合超越形式。

    来源:《汉语大词典》释“忘形”为“朋友相处不拘形迹”

  2. 贬义语境

    得意失态:因骄傲或喜悦丧失分寸,隐含对修养不足的批评。

    例:古人训诫“胜不骄”,警惕成功时忘形招祸。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标注“得意忘形”含贬义色彩


三、文化内涵


经典用例

出处 原文 释义
《晋书·山涛传》 “与嵇康、吕安为忘形交” 超越身份仪节的知己之交
欧阳修《醉翁亭记》 “太守醉也,颓然乎其间” 醉后忘形之态呼应山水之乐

权威参考:

释义综合《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及古典文献用例。

网络扩展解释

“忘形”是一个多义词语,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存在差异,具体解释如下:

一、词源与本义

  1. 庄子哲学中的“忘形”
    源自《庄子·让王》“养志者忘形,养形者忘利,致道者忘心矣”,指超越外在形体的束缚,追求精神自由与内在修养。例如庖丁解牛的故事,强调顺应自然规律,不拘泥于表象。

二、引申含义

  1. 因情绪激动而失态
    现代常用义为因得意或兴奋而失去应有的态度分寸,如“得意忘形”。此用法强调行为失控,常见于描述过度喜悦或骄傲的场景。

  2. 朋友间的亲密无拘
    旧时也指朋友相处不拘礼节,如唐代杜甫诗句“忘形到尔汝”,体现亲密无间的交情。

三、文化内涵

魏晋名士(如竹林七贤)常以“忘形”姿态反抗礼教,如刘伶醉酒裸身、阮籍白眼示人,展现对世俗规则的超脱。这种精神层面的忘形,与庄子思想一脉相承。


总结
“忘形”既可表达超然物外的哲学境界,也可指代情绪失控或人际交往的亲密状态,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别人正在浏览...

凹版阿旃陀石窟膑辟薜衣叉手称颂淳洁窜改电色东澳暖流斗姑娘断窗短怀端匀多末饭痂番情飞刍转饷風愛風名愤怒麸金狗跑儿浮贵赤卫坏压皇储蹇谔之风贱入贵出警扞金簧锦章巨袟举奏靠班枯株朽木狼犺醴杯令誉里司论杀面豉弥龙莫是鹏背鹏天破瓦歧母罄家企向觞宾闪身山珍海味韶华生产者事例钱识曲榻榻米朣胧像设闲凉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