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鸟腹细毛。 唐 张九龄 《郡内闲斋》诗:“簷风落鸟毳,窗叶掛虫丝。”
“鸟毳”是一个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1. 词义解析
2. 整体含义 “鸟毳”特指鸟类身上细密柔软的绒毛,常见于幼鸟或某些鸟类的腹部、颈部等部位。这类羽毛结构蓬松,具有极佳的保暖性,帮助鸟类维持体温。
3. 文学与科学语境
4. 扩展知识 相关词汇如“毳毛”在医学中可指人体表面的细小汗毛,而“毳幕”则指古代游牧民族用细毛制成的帐篷,均与“纤细”特性相关。
鸟毳(niǎo cuì)是一个汉语词汇,指小鸟的绒毛或羽毛。它是由两个字组成,"鸟"指的是鸟类动物,"毳"表示柔软、细腻的毛发。
鸟毳的部首分别是"鸟"和"毛",鸟的部首是"隹"(鸟),毛的部首是"毛"(每个字都有自己的部首)。鸟毳的笔画总数为15画。
鸟毳这个词来源于古代汉语,属于一种书写语言。它在繁体字中的写法是"鳥毳"。
在古代,鸟毳的写法稍有不同。它的古汉字形式是"鳥毳",其中的"鳥"字是指鸟类,"毳"则是指柔软的毛发。
1. 小鸟的鸟毳很柔软,像一团棉花。
2. 秋天来了,小鸟开始长出新的鸟毳,以保暖过冬。
鸟毳可以组成其他词汇,例如:
1. 鸟毳衣:用鸟毛做成的衣物。
2. 鸟毳绒:指小鸟绒毛中的细长而柔软的部分。
3. 鸟毳球:用小鸟的羽毛做成的球状物。
与鸟毳意思相近的词汇有:
1. 鸟毛:指鸟类身上的羽毛。
2. 鸟绒:小鸟绒毛的细长部分。
与鸟毳意思相反的词汇有:
1. 鸟石:鸟类体内的消化石,与鸟毛相对。
2. 鸟皮:指鸟类的皮肤,与鸟毛相对。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