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德的意思、黄德的详细解释
黄德的解释
五行中的土德。《汉书·礼乐志》:“爰五止,显黄德,图匈虐, 熏鬻 殛。”《梁书·武帝纪上》:“四百告终, 有汉 所以高揖;黄德既谢, 魏 氏所以乐推。”
词语分解
- 黄的解释 黄 á 像金子或向日葵花的颜色:黄色。黄昏。牛黄。黄澄澄。信口雌黄。 特指中国黄河:黄灾。治黄。黄泛区。 指“黄帝”(即“轩辕氏”,传说中原始社会部落联盟首领):黄老(黄帝和老子)。炎黄子孙。 事情失
- 德的解释 德 é 人们共同生活及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品行,品质:美德。品德。公德。德行。道德。德性。德育(以一定的社会要求,进行思想的、政治的和道德的教育)。德才兼备。度德量力。德高望重。 心意,信念:一心一德。
专业解析
"黄德"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并非独立收录的常见词条,其含义需结合古汉语文化背景及构词法解析。以下是综合典籍记载的释义:
一、字义解析
-
黄
- 本义指土地之色,《说文解字》释为"地之色也",象征中央方位与中和之道(《礼记·郊特牲》"黄者中也")。
- 引申为"中和之德",《周易·坤卦》"君子黄中通理"即强调内在德性通达。
-
德
- 指道德、品性,《说文解字》:"德,升也",段玉裁注:"升当作登……得也",意为内在修养的外显。
合义:"黄德"可解作以中和为本质的道德品行,强调符合天地之道的德行修养。
二、文化内涵溯源
-
五行学说关联
在五行体系中,黄色属土,居中央之位,《汉书·律历志》载"黄者,中之色,君之服也",故"黄德"暗含统领四方的君主德行,代表至高的道德标准。
-
典籍用例
- 《吕氏春秋·应同》:"黄帝之时,天先见大螾大蝼,黄帝曰'土气胜',土气胜,故其色尚黄,其事则土。" 以黄帝尚黄喻君王承土德治国。
- 汉代纬书《河图》:"黄德之君,四方归之",进一步将"黄德"与帝王仁政关联。
三、权威文献佐证
-
《周易·坤卦》
"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于事业,美之至也。"
强调内在中和之德(黄中)是成就事业的根基。
-
《春秋繁露·五行对》(董仲舒)
"土居中央,谓之天润……忠臣之义,孝子之行取之土,此谓五行者,乃孝子忠臣之行也。"
将土德(黄德)与儒家伦理直接关联。
参考文献
- 许慎. 《说文解字》. 中华书局, 1963.
- 班固. 《汉书·律历志》. 中华书局, 1962.
- 董仲舒. 《春秋繁露》.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9.
- 吕不韦. 《吕氏春秋》. 中华书局, 2011.
(注:因"黄德"为复合文化概念,未见于现代词典独立词条,释义依据经典文献语境推导,未提供网页链接以确保学术严谨性。)
网络扩展解释
“黄德”主要有以下两种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一、五行学说中的土德
这是该词在古籍中的核心含义,源于中国古代五行理论:
- 基本定义:五行中“土”对应的德性,象征中央方位和承载万物的属性。
- 文献依据:
- 《汉书·礼乐志》提到“显黄德”,指土德在五行中的显现。
- 《梁书·武帝纪》用“黄德既谢”暗喻朝代更替的五行循环。
二、作为人名的特殊用法
部分现代资料中,“黄德”指代具体人物:
- 示例:昆明军区原副司令员黄德(山东寿光人,1938年参加八路军)。
补充说明
- 少数非权威来源(如)将其拆解为“光明正大的品德”,但此解释缺乏古籍支撑,可能是现代引申义或误读。
- 若在文学或历史文本中遇到该词,建议优先结合五行理论或具体人物背景解读。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汉书》《梁书》原文或地方人物志。
别人正在浏览...
百喙保护人贝槛辨测惨羞寸补戴进戴笠乘车大家数典缛洞洞属属尔俸尔禄辅亮关卡龟肠晷时过冬古峭濠濮间想合络后素黄石公环涂花舞化言花雨回川回施贱嗜假守叽哩哇啦廑念抉示抗违课本拉晚儿连茎力竭声嘶六誓李邕鸾蜂蜜糜粥勤儿软指润黩神比沈剧树基四尘缩酒条通统括王泽椀脱微雕无生篇吴粤香鑪显灵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