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时称权宜派遣而非正式任命的地方官。《史记·南越列传》:“因稍以法诛 秦 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假守。”《汉书·项籍传》:“ 会稽 假守 通 素贤 梁 ,乃召与计事。” 张晏 注:“假守,兼守也。”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节度》:“ 太祖 罢节度,立权发、遣与、权知之类,故士大夫作郡,皆自称曰假守,谓非真节度也。”
“假守”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jiǎ shǒu,其核心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所延伸,主要可从以下两方面理解:
基本解释:指古代临时派遣或非正式任命的地方官员,属于权宜性职务,而非朝廷正式任命的职位。
基本解释:字面意为“虚假地守护”,引申为表面上承担责任,实际未履行职责。
“假守”一词需结合语境理解: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史记》《汉书》等史料或权威词典。
假守是指虚假的守卫、保卫。在不同的语境下,可以有多种解释。
假守的“假”字,由“亻”(人)和“叚”(假扮)组成,共6画;“守”字由“宀”(宝盖头)和“寸”(手、构造、工具)组成,共6画。
假守是现代汉语词汇,源于中国古代文化。在繁体字中,“假”字与简体字相同,“守”字中的“寸”被替换为“宀”,写作“守”。
在古代汉字中,“假”字的写法分别有仿楷书、篆书、隶书等;“守”字的写法则包括篆书、隶书等多种版本。
他不是真的守卫,只是假守而已。
假装、假冒、假扮、假意、守护、守夜、保守、保护
伪装、虚假、冒充
真实、真正、坦诚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