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假守的意思、假守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假守的解释

古时称权宜派遣而非正式任命的地方官。《史记·南越列传》:“因稍以法诛 秦 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假守。”《汉书·项籍传》:“ 会稽 假守 通 素贤 梁 ,乃召与计事。” 张晏 注:“假守,兼守也。”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节度》:“ 太祖 罢节度,立权发、遣与、权知之类,故士大夫作郡,皆自称曰假守,谓非真节度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假守是汉语中具有特定历史含义的复合词,其词义与古代职官制度密切相关。从构词法分析,“假”为动词性语素,表示“代理、暂代”之义,《说文解字》释“假”为“非真也”,引申为临时性职务;而“守”为名词性语素,特指“郡守”或“太守”类的地方行政长官,如《汉书·百官公卿表》载“郡守,秦官,掌治其郡”。

词义解析:

  1. 本义:指代“代理郡守”的职位,常见于秦汉至隋唐时期的职官体系,如《史记·南越列传》载“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假守”,此处“假守”即暂代郡守职权者。
  2. 引申义:后世亦用于描述非正式授权下的临时管理者,如宋代文献中“假守州邑”可指临时委派的州县治理者。

文献例证:

《资治通鉴·汉纪》注引《职官志》云:“假守者,权摄其职,非朝廷正授也”,表明其职务的临时性与非正式性。清代考据学家王鸣盛在《十七史商榷》中进一步考证:“秦汉假守之制,多因战事或官吏空缺而立”。

现代应用:

该词现多用于历史研究或古文阅读领域,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代理、暂管的核心语义。

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假守”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jiǎ shǒu,其核心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所延伸,主要可从以下两方面理解:


一、历史官职含义

基本解释:指古代临时派遣或非正式任命的地方官员,属于权宜性职务,而非朝廷正式任命的职位。


二、引申含义(成语用法)

基本解释:字面意为“虚假地守护”,引申为表面上承担责任,实际未履行职责。


“假守”一词需结合语境理解:

  1. 历史语境:指代理或临时地方官(主要用法)。
  2. 现代引申:可形容形式主义、不负责任的行为(较少见)。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史记》《汉书》等史料或权威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蹭窝长杨宫撑天柱地迟廻冲塞大两度词恶棍废帝風脚高空槽弓正惯力贯盈恶稔寒胆鹤嗉怀寄胡萝卜素怙冒建旟碣磍炯诫酒斾子开解开眼恋爱炼丹陵霞瞵伺麦黄眉宇勉旃纳闷盘郢凭附僻恣擒题穷天起五更栖歇赛银沙弥绳套身契手疾眼快树德务滋水伯舒情蜀石殊域思想上蹚家唐僧同甲围栏无援显父相宾萧梁小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