惶促的意思、惶促的详细解释
惶促的解释
惶恐拘谨。《后汉书·郑兴传》:“今陛下高明而羣臣惶促,宜留恩柔剋之政,垂意《洪范》之法,博採广谋,纳羣下之策。”
词语分解
- 惶的解释 惶 á 恐惧:惶怖。惶恐。惶惧。惶惶。惶惑(疑惧)。惶窘。惶遽。惊惶。惶惶不可终日。 笔画数:; 部首:忄; 笔顺编号:
- 促的解释 促 ù 近,时间紧迫:促膝。促席(坐近)。急促。短促。仓促。 催,推动:促使。促进。敦促。督促。催促。 笔画数:; 部首:亻;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惶促”是一个汉语合成词,由“惶”和“促”两个语素构成。“惶”本义为惊慌不安,《说文解字》释为“恐也”,《汉语大词典》将其引申为“急遽”之意;“促”在《广韵》中注为“迫也”,指时间紧迫或空间狭窄。二者结合后,“惶促”指因内心恐慌而导致的急迫状态,多用于描写人在压力下的心理或行为表现。
该词的典型用法为作谓语或定语,例如:“他接到通知后神色惶促”“惶促间竟忘了带钥匙”。语义上既包含心理层面的焦虑感,也暗含因慌乱导致的行动仓促。近义词包括“仓皇”“局促”,反义词则有“从容”“镇定”等。
参考来源:
-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 《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
网络扩展解释
“惶促”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详细解析:
一、基本释义
- 拼音:huáng cù(注音:ㄏㄨㄤˊ ㄘㄨˋ)
- 含义:形容因惶恐不安而表现出的拘谨状态,常指人在紧张、压力下的不自然反应。
二、词义解析
-
结构分析:
- “惶”:表示恐惧、惊慌,如“惶恐”“惊惶”。
- “促”:可指急促、局促,引申为紧张或约束感。
- 组合义:因内心不安导致行为拘谨,常见于描述人在特定情境下的心理状态。
-
出处与例句:
- 源自《后汉书·郑兴传》:“今陛下高明而羣臣惶促,宜留恩柔剋之政……”(意为君主圣明而臣子惶恐拘谨,需以宽和政策缓解)。
三、用法与扩展
- 近义词:惶恐不安、局促不安。
- 反义词:从容自若、泰然处之。
- 适用场景:多用于书面语,描述人际交往、职场等场合因敬畏或压力产生的拘束感。
四、英文释义
- 可译为"nervous and restrained" 或"apprehensively constrained"。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现代用例,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权威在线词典(如沪江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闇騃熬不过报时超等叉烧车间池汤崇实出乎意表倒悬德令雕梁底厉斗薮督切柉禁繁猥发脱飞启风马牛不相及负薪投璧高响贡译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皓发鸿策后藏僥战街心公园进退消息积潴抗极坑探恳恳悱悱刻斲叩枻例拘灵素栗罅梅花驿庙战欧阳询骈趾平安火奇肆润格山大人上楼去梯神粹绳床瓦灶睡莲水烟管台宦添枝接叶屯租外吏丸髻危栗武状元献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