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斗薮的意思、斗薮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斗薮的解释

(1).抖动;抖落。 唐 白居易 《骠国乐》诗:“珠缨炫转星宿摇,花鬘斗藪龙蛇动。” 唐 孟郊 《夏日谒智远禅师》诗:“斗藪尘埃衣,謁师见真宗。” 宋 王禹偁 《白龙泉》诗:“斗藪缨上尘,试就清涟濯。”

(2).犹摆脱。 唐 李华 《润州鹤林寺故径山大师碑铭》:“大师亦斗藪尘劳。” 唐 白居易 《赠邻里往还》诗:“但能斗藪人间事,便是逍遥地上仙。”

(3).小的泽地。 宋 苏舜钦 等《地动联句》:“斗藪不知大,轩干主者谁。”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斗薮”是汉语中较为罕见的双音节动词,在《汉语大词典》《辞源》等权威辞书中均有收录,其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解析:

一、字面释义 “斗”读作dǒu,此处通“抖”,表示振动、摇动;“薮”读作sǒu,本指水草茂盛的沼泽,在此词中引申为聚集物。二字组合表示“振动使聚集物脱落”的核心语义,常见于古代文献。

二、具体义项

  1. 振落尘物(《汉语大词典》) 指通过抖动动作使附着物脱落,如唐代白居易《赠邻里往还》诗“尘埃籉笠缣,斗薮袍中热”中的用法,描述拂去衣袍尘土的场景。

  2. 消除烦恼(《辞源》) 佛教典籍中引申为涤除心中杂念,《景德传灯录》卷四“斗薮人间事,修行心上功”即用此喻,指通过修行抖落世俗烦恼。

三、通假关系 该词与“抖擞”存在通假现象,《广韵》注“斗,俗抖字”,《集韵》载“薮,苏后切,与擞通”。宋代《宏智禅师广录》“抖擞精神”中的写法,实为“斗薮”的异体形式。

文献用例可参考中华书局《全唐诗》第439卷、商务印书馆《辞源》第三版、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第7册等权威典籍。

网络扩展解释

“斗薮”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主要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释义

  1. 抖动、抖落(常见义)
    指物体或人体的摇动、振落,常用于描述动态场景。例如:

    • 唐代白居易《骠国乐》中“花鬘斗藪龙蛇动”,形容舞动时头饰摇曳之态。
    • 宋代王禹偁《白龙泉》诗“斗藪缨上尘”,意为抖落帽带上的尘土。
  2. 摆脱、涤除(引申义)
    多用于抽象层面,表示从烦恼、束缚中解脱。如唐代孟郊《夏日谒智远禅师》提及“斗藪尘埃衣”,借抖落衣物尘埃暗喻摒除杂念。

  3. 小的泽地(生僻义)
    此义项较少见,可能为古汉语中的特定用法,现代语境中几乎不使用。

二、使用注意

建议:如需深入考证,可查阅《汉语大词典》等权威工具书,或结合具体古籍例句分析。当前网络释义可能存在简化或误读。

别人正在浏览...

鲅鲅白甲军杯茗标垛表饵蚕缲草土孱王重床叠屋出爵疵吝大斋登难断头台妒口坊中语妃偶干渣渣藁本工业区公邑寡居古典经济学骨蹻涣烂火性子僭元矫奸精达救火会久将九尾狐狸九锡花吉月巨镬距随滥漫黎农褭娉凝停迫弄诮嗤切理餍心起凶权荣山薮省门事关重大使料所及蜀布殊相私金索帬夙尚土灰兔角外流河卫助小头小脑信步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