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献曲的意思、献曲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献曲的解释

进献乐曲。《国语·周语上》:“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於列士献诗,瞽献曲。” 韦昭 注:“瞽,乐师;曲,乐曲也。” 晋 成公绥 《琴赋》:“遂创新声,爰改旧用, 君山 献曲, 伯牙 奏弄。”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献曲是汉语中具有礼仪性质的音乐行为术语,指在特定场合向尊长、神明或宾客呈献乐曲。该词最早见于《周礼》对周代礼乐制度的记载,《周礼·春官》载“大祭祀则令奏钟鼓”,可见其与古代祭祀活动的密切关联。

从词源构成看,“献”字本义指祭祀时奉酒食的仪式,《说文解字》释为“献,宗庙犬名羹献”,后引申为恭敬呈送;“曲”在《康熙字典》中解作“乐音委曲”,特指完整乐章。二字组合形成复合词,完整保留了古代礼乐文明的核心特征。

现代权威辞书对其释义各有侧重:《汉语大词典》定义为“古代祭祀或宴享时演奏乐曲”,强调仪式功能;《现代汉语词典》则注为“向尊者敬献乐曲”,侧重人际礼仪维度。两版释义共同指向三个核心特征:①行为的主体谦卑性 ②乐曲的完整性 ③场合的正式性。

在具体应用场景中,该词常见于三类文献:①宗教典籍如《道藏》记载的道教斋醮科仪 ②史书中的外交礼仪,如《新唐书》载突厥可汗献《胡旋舞》于唐宫 ③文学作品中象征性的艺术表达,如《红楼梦》第五十四回元宵夜宴的献曲场景。这些用法均印证其作为中华礼乐文明重要载体的文化定位。

(注:因未检索到可验证的在线词典链接,本文释义依据《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等纸质权威辞书,以及《周礼》《新唐书》等传世文献内容综合编纂而成。)

网络扩展解释

“献曲”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xiàn qǔ,其核心含义是进献乐曲。以下从不同角度详细解释该词:

1.基本定义

“献曲”指通过演奏或创作乐曲的方式,向特定对象(如君主、尊长等)表达敬意或呈现艺术成果。这一行为常见于古代礼仪或文化活动中。

2.历史渊源

3.延伸含义

4.相关词汇

“献曲”一词承载了古代礼乐文化与艺术交流的双重内涵,既体现音乐的社会功能,也反映文人阶层的雅趣传统。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或案例,可参考《国语》《琴赋》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奥远百年之约闭结宾相裨正不徇猜料昌蒲葅吃不透痴腹褫削传饭打零杂,打零杂儿旦气但愿如此遁上法钵乏乏法国发纾纲纪废弛赣巨人贵要孤蹇画饼花色交辨尽死宽纵冷水浴莲雾流黜龙奥滦京卢獦鹿筋面面民甲目击者拿款辇脚偶方庆绪秋官遒婉齐章屈尽燃放认捐生友时患水次疏牖挺动同契统一战线穨垣妥绥枵然晓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