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倒悬的意思、倒悬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倒悬的解释

(1) [be in sore straits as hanging by the feet] 头向下脚向上地悬挂着

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孟子·公孙丑上》

(2) 比喻处境非常困苦危急

解民倒悬

详细解释

亦作“ 倒县 ”。1.指人头脚倒置地或物上下倒置地悬挂着。《孟子·公孙丑上》:“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后汉书·刘焉传》:“从事 广汉 王累 自倒悬於州门以諫。” 清 蒋一葵 《长安客话·仙人洞》:“近门有大石鐘,倒悬其上,门之内深黑,则人不敢入矣。” 曹禺 《北京人》第三幕:“墙角倒悬的那张七弦琴,琴上的套子,不知拿去作了什么。”

(2).指把人或物倒挂起来。 清 昭槤 《啸亭杂录·诛伍拉纳》:“ 伍制军 拉纳 ,继 福文襄 督 闽 ,惟以贪酷用事,至倒悬县令以索贿。”《明史·海瑞传》:“ 宗宪 子过 淳安 ,怒驛吏,倒悬之。”

(3).亦以人之倒挂比喻处境极其困苦或危急,以家庭用具之倒挂比喻极其贫困。《后汉书·张玄传》:“明公总天下威重,握六师之要,若於中坐酒酣,鸣金鼓,整行阵,召军正执有罪者诛之,引兵还屯都亭,以次翦除中官,解天下之倒县,报海内之怨毒,然后显用隐逸忠正之士,则 边章 之徒宛转股掌之上矣。”《三国志·吴志·陆抗传》:“若敌汎舟顺流,舳艫千里,星奔电迈,俄然行至,非可恃援他部以救倒县也。” 唐 杜甫 《闻斛斯六官未归》诗:“本卖文为活,翻令室倒悬。”《金6*6*梅词话》第一回:“黎民失业,百姓倒悬。” 清 孙枝蔚 《贫士》诗:“亦有亲与故,其室皆倒悬。”

(4).鸟名。寒号虫的别称。也叫鹖旦。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倒悬汉语 快速查询。

网络扩展解释

“倒悬”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释义

指头向下、脚向上悬挂的物理状态,如物体或人被倒挂。例如:“倒悬的蝙蝠在洞顶休息”。

二、比喻义

比喻极其艰难、危险的困境,常见于描述民生、政治或军事危机。如《孟子·公孙丑上》提到“解倒悬”,即解救百姓于苦难中。

三、出处与用法

  1. 经典文献:最早见于《孟子》,后《后汉书》等沿用,如“解民倒悬”成为固定表达。
  2. 语法结构:作宾语,常用“偏正式”搭配,如“倒悬之危”“倒悬之苦”。

四、其他引申含义

  1. 佛学术语:梵语“盂兰盆”译为倒悬,指生前作恶者死后魂魄承受倒挂之苦。
  2. 罕见用法:古时亦指鸟类“寒号虫”(别名鹖旦),或形容极度贫困(如“家无余财,器物倒悬”)。

五、现代应用

在武术、杂技等领域,指倒挂的练习或表演动作,强调身体控制与平衡。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不同语境案例,可参考《孟子·公孙丑上》《后汉书·臧洪传》等文献,或查阅权威词典(如汉典、搜狗百科)。

网络扩展解释二

倒悬(dào xuán)这个词的意思是物体或身体向下悬挂,与重力方向相反。它的拆分部首是“倒”和“悬”,其中,“倒”表示向下,跌倒的意思;“悬”表示悬挂,不稳定的状态。总的来说,“倒悬”形象地描述了物体或身体向下悬挂的情况。 根据部首的划分,“倒悬”这个词的笔画数是12画。具体拆分可以是:“人”、“白”、“攵”、“乐”、“并”、“三”、“⺼”、“耳”、“日”。 关于来源,最早出现在《说文解字》中,并在汉字的发展过程中被广泛使用。它是由“倒”和“悬”两个单独的字组合而成,形成了一个表示物体向下悬挂的词语。 在繁体字中,倒悬的写法与简体字类似,没有明显的变化。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相对于现在来说有些不同,可根据具体时期和版本存在一定的变化。但整体上来看,倒悬这个词在古代的写法与现代写法并无太大区别。 下面是一些例句: 1. 他从树上倒悬下来。 2. 小猴子在枝头上倒悬着。 倒悬的相关组词有:悬挂、垂挂、下垂、颠倒等。 倒悬的近义词有:悬垂、下垂、垂落等。 倒悬的反义词有:直立、站立、上升等。 希望以上信息能对你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