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be in sore straits as hanging by the feet] 头向下脚向上地悬挂着
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孟子·公孙丑上》
(2) 比喻处境非常困苦危急
解民倒悬
亦作“ 倒县 ”。1.指人头脚倒置地或物上下倒置地悬挂着。《孟子·公孙丑上》:“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后汉书·刘焉传》:“从事 广汉 王累 自倒悬於州门以諫。” 清 蒋一葵 《长安客话·仙人洞》:“近门有大石鐘,倒悬其上,门之内深黑,则人不敢入矣。” 曹禺 《北京人》第三幕:“墙角倒悬的那张七弦琴,琴上的套子,不知拿去作了什么。”
(2).指把人或物倒挂起来。 清 昭槤 《啸亭杂录·诛伍拉纳》:“ 伍制军 拉纳 ,继 福文襄 督 闽 ,惟以贪酷用事,至倒悬县令以索贿。”《明史·海瑞传》:“ 宗宪 子过 淳安 ,怒驛吏,倒悬之。”
(3).亦以人之倒挂比喻处境极其困苦或危急,以家庭用具之倒挂比喻极其贫困。《后汉书·张玄传》:“明公总天下威重,握六师之要,若於中坐酒酣,鸣金鼓,整行阵,召军正执有罪者诛之,引兵还屯都亭,以次翦除中官,解天下之倒县,报海内之怨毒,然后显用隐逸忠正之士,则 边章 之徒宛转股掌之上矣。”《三国志·吴志·陆抗传》:“若敌汎舟顺流,舳艫千里,星奔电迈,俄然行至,非可恃援他部以救倒县也。” 唐 杜甫 《闻斛斯六官未归》诗:“本卖文为活,翻令室倒悬。”《金6*瓶6*梅词话》第一回:“黎民失业,百姓倒悬。” 清 孙枝蔚 《贫士》诗:“亦有亲与故,其室皆倒悬。”
(4).鸟名。寒号虫的别称。也叫鹖旦。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倒悬汉语 快速查询。
“倒悬”是一个汉语词汇,源自古代汉语,具有鲜明的字面义和比喻义。从词典角度解释,其核心含义指物体或人头部朝下悬挂的状态,引申为形容处境极端危急、痛苦不堪的比喻。以下是详细解析:
“倒悬”的字面义指物体颠倒悬挂,头朝下、脚朝上的姿势。例如,在物理描述中,可用于表达物品被倒挂的场景,如“树枝倒悬于崖边”。这一用法强调位置的反转和不稳定状态。
在比喻层面,“倒悬”常用于描述人或群体的困境,表示处于水深火热、危急存亡的境地。它源自古文典籍,如《孟子·公孙丑上》中“民之倒悬”,比喻人民像被倒挂一样痛苦无助。现代汉语中,多用于文学或正式语境,表达极度艰难、亟待解救的状态,例如“百姓倒悬,亟待援手”。
参考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汉典网(https://www.zdic.net/hans/倒悬)。
“倒悬”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解析:
指头向下、脚向上悬挂的物理状态,如物体或人被倒挂。例如:“倒悬的蝙蝠在洞顶休息”。
比喻极其艰难、危险的困境,常见于描述民生、政治或军事危机。如《孟子·公孙丑上》提到“解倒悬”,即解救百姓于苦难中。
在武术、杂技等领域,指倒挂的练习或表演动作,强调身体控制与平衡。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不同语境案例,可参考《孟子·公孙丑上》《后汉书·臧洪传》等文献,或查阅权威词典(如汉典、搜狗百科)。
笨胶不成文法成开皆大吉,闭破莫商量乘危成文法炊甑催并摧坚获丑德称琱轮叠罗黄而后发郁风狂雨横丰衣韩陵石恨入骨髓荒絶欢哄角胜嗟悼激忿积日累岁谲奇枯笑犛靬六计名次明刻判决书盘木楩枫潜水衣窃红汽阀清便亲娘穷天鹊不停娶媳妇髯夫缛采色役善道韶娘双转马耍俏疏暴水秀才瞤动束狭贪墯铁锝体育运动荣誉奖章通掌媮息雯华勿宁相帮鲜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