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砥砺。指磨石。底,通“ 砥 ”。《汉书·枚乘传》:“磨礱底厉,不见其损,有时而尽;种树畜养,不见其益,有时而大。”
(2).引申为磨炼,磨砺。《汉书·邹阳传》:“底厉名号者,不以利伤行。” 颜师古 注:“底厉,言其自修廉隅,若磨厉於石也。” 宋 苏辙 《君术》第三道:“其进也无所据依,而其退也无所底厉。”
底厉(dǐ lì)是古汉语词汇,现多写作“砥砺”,本义指磨刀石,后引申为磨练、激励等含义。以下是详细释义及典籍例证:
“底”通“砥”,指细腻的磨石;“厉”通“砺”,指粗糙的磨石。合称泛指磨刀石。
例证:
《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载:“砥厉名号者,不以利伤行。”(意为:注重名誉修养者,不因私利损害操守)
《汉书·枚乘传》亦云:“磨砻底厉,不见其损,有时而尽。”(描述磨石损耗的过程)
动词:磨练意志或技能
指通过实践或挑战提升自身能力、品格。
例证:
《荀子·性恶》言:“钝金必将待砻厉然后利。”(钝刀需经磨砺才能锋利,喻人需经锻炼方能成才)
动词:互相激励、鞭策
强调在共同目标下彼此促进。
例证:
宋代苏轼《与刘宜翁书》云:“砥砺世俗,庶几万一。”(意为激励世人,以期有所成就)
名词:指代磨练的过程
常见于“深自砥砺”“砥砺前行”等固定用法,形容持续进取的精神。
“底厉”同“砥砺”,释义为:
① 磨石;
② 磨炼;
③ 激励。(来源: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年版)
强调其通假关系:“砥厉”即“砥砺”,取磨炼之义。(来源:商务印书馆,2014年版)
现代汉语中,“砥砺”承袭古义,多用于:
典籍参考:
“底厉”是一个古汉语词汇,现代使用较少,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本义为磨石
“底”通“砥”(dǐ),指质地细腻的磨刀石,与“砺”(粗糙的磨石)相对。如《汉书·枚乘传》提到“磨礱底厉”,即用磨石打磨器物()。
引申为磨炼
在《汉书·邹阳传》中,“底厉名号者”指通过自我修养和品行磨砺来维护名誉,颜师古注解为“若磨厉於石也”()。
该词多见于文言文或学术讨论,日常交流中一般用“砥砺”替代。例如造句:“君子当底厉品行,如金石之坚。”
如需进一步探究古籍原文,可参考《汉书》相关篇章()。
波骇不瞅人不探虎穴,安得虎子裁黜惭震齿弊舌存蠢蝡触千捣万翠花钿點葉东风浩荡独活夺劳犯奸分厘奋行府镇甘棠之爱根株牵连格针公调狗嘴里吐不出象牙诡士河伯从事荷荷诃梨子胡支扯叶家反宅乱交分节用爱民借徵经纶满腹极言记真据傲穬麦免梏妙思匿避贫女奇局求告曲畅蘧蒢驱祟仁士沙堂神安气集声情生疎梼演托落玮术无奈我何诬陷霞楼宪眷写像稀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