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桓拨的意思、桓拨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桓拨的解释

谓大治。《诗·商颂·长发》:“ 玄王 桓拨,受小国是达。” 毛 传:“桓,大;拨,治。” 晋 陆机 《演连珠》之三二:“ 丰 沛 之士,忘桓拨之君。” 南朝 宋 王韶之 《高祖武皇帝歌》:“赫矣 圣武 ,抚运桓拨。”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桓拨”是一个源自古代汉语的复合词,主要出现在先秦典籍中,现代汉语已较少使用。其含义需结合字义与文献语境理解:

一、本义解析

  1. “桓”的本义

    指古代邮亭旁用作表识的柱子(《说文解字》),引申为“大”“威武”之意。如《诗经·商颂·长发》“玄王桓拨”中,毛传注:“桓,大。”

  2. “拨”的本义

    原意为“治理”“整顿”(《说文解字》),如《诗经·大雅·荡》“枝叶未有害,本实先拨”,郑玄笺:“拨,犹绝也。”在此引申为治理之功。

二、复合词“桓拨”的释义 “桓拨”作为合成词,最早见于《诗经·商颂·长发》:

“玄王桓拨,受小国是达,受大国是达。”

汉代郑玄笺注:“桓,大;拨,治。玄王广大其政治。”

清代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进一步阐释:“拨与发双声,拨即发之假借……桓拨言其武略之广大。”

“桓拨”的核心含义为“宏大而卓著的治国功业”,特指商代先祖契(玄王)开拓疆土、治理邦国的雄才大略,强调其政治功绩的显赫与深远。

三、典籍用例与权威参考

  1. 《诗经》原典

    《毛诗正义·商颂·长发》以“桓拨”赞颂商契奠基之功,奠定其作为开国圣君的历史形象。

  2. 训诂学考释

    清代王引之《经义述闻》卷七考辨“拨”通“发”,指功业发扬;现代《汉语大词典》收录该词,释义为“谓大治”。

结论

“桓拨”属古典雅言,需依托《诗经》文本及历代注疏方能准确理解。其词义凝结了先秦对圣王治世的理想化表述,专指开创性、规模宏大的政治功绩,具有鲜明的历史文化内涵。


注:因该词属古汉语生僻词,且现代词典释义高度依赖古代文献,故未提供网页链接。主要参考来源为《毛诗正义》(汉·郑玄)、《经义述闻》(清·王引之)、《汉语大词典》(现代辞书),建议查阅权威古籍点校本或专业辞书获取完整考据。

网络扩展解释

“桓拨”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存在差异,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1. 大治
    该词最早见于《诗经·商颂·长发》:“玄王桓拨,受小国是达。” 毛传注释为“桓,大;拨,治”,即指国家或社会得到有效治理,达到安定繁荣的状态。后世如晋代陆机、南朝王韶之的诗文中也延续了这一用法,强调治理的功绩(如“抚运桓拨”)。

  2. 引申的成语用法
    部分现代词典将其归为成语,解释为“行动敏捷有力,如拨动琴弦般精准”,其中“桓”指弦(象征力量),“拨”指推动(象征准确)。这种用法可能源于对古义的引申,但权威文献中较少直接佐证。


二、词源与结构


三、使用建议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诗经》注疏类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白没包浆陂荡并用碧氏壁延彩衣巢居穴处朝考城旦池榭樗栎庸材纯钢畜生爨龙颜碑堤梁洞洞惺惺东渡奉止高鹗绠短赓扬黑地毁笑蛱蜨假葬荆轲刺秦王积蓄蹶张士老命量腹临纸旅食迈当米道秘籍目光如豆嗯啊飘扬疲悴拼式七燿杀伐决断闪朒神寳盛粮书剑飘零笋业苏世傥恍望巴巴王轨望火楼汪子刎脰婺剧襄羊仙人鞭仙韶院懈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