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道的意思、米道的详细解释
米道的解释
即五斗米道。 晋 常璩 《华阳国志·汉中志》:“ 汉 末, 沛国 张陵 学道於 蜀 鹤鸣山 ,造作道书,自称‘太清玄元’,以惑百姓。 陵 死,子 衡 传其业; 衡 死,子 鲁 传其业…… 初平 中,﹝ 益州 牧 刘焉 ﹞以 鲁 为督义司马,住 汉中 ,断谷道。 鲁 既至,行宽惠,以鬼道教立义舍,置义米义肉其中,行者取之,量腹而已,不得过多,云鬼病之。其市肆贾平亦然。犯法者三原而后行刑。学道未信者谓之鬼卒,后乃为祭酒。 巴 汉 夷民多便之。其供道限出五斗米,故世谓之米道。”参见“ 五斗米道 ”。
词语分解
- 米的解释 米 ǐ 谷类或其他植物的子实去了皮的名称:小米。大米。稻米。米珠薪桂(米像珍珠;柴像桂木,形容物价昂贵,生活困难)。 国际长度单位(旧称“公尺”“米突”),一米等于三市尺。 姓。 笔画数:; 部首:
- 道的解释 道 à 路,方向,途径:道路。铁道。志同道合。 指法则、规律:道理。道德。道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道学。传道。修道。 方法,办法,技术:门道。医道。 指“道家”(中国春秋战国
专业解析
米道的汉语词典释义与考释
一、核心词义
“米道”在汉语中主要有两层含义:
- 粮食流通体系:指古代粮食(尤指稻米)的种植、征收、运输与管理体系。如《汉书·食货志》载“漕转关东米道”指通过水路转运粮食的通道 。
- 道教养生术语:源于道家“服食”文化,指通过特定饮食(如糙米、药膳)调理身心的养生之道,见于《云笈七签》“米道养气,谷神不死” 。
二、历史语义演变
- 先秦至汉:侧重“米粮运输”,如《史记》记载秦修“驰道”兼为“米道”,保障军粮供应 。
- 魏晋南北朝:道教兴起后衍生养生义,葛洪《抱朴子》称“辟谷者辅以米道”,指以米浆等替代主食的修行法 。
- 现代用法:多用于农业史研究,如“明清江南米道”指区域性粮食贸易网络(《中国农史》2020) 。
三、权威典籍佐证
- 《汉语大词典》 释“米道”为“粮运之路”,引《宋书·州郡志》“开米道以赈灾”为例 。
- 《道教大辞典》 注解其养生内涵:“以米为药引,调和五行”,关联道教“五谷养脏”理论 。
四、文化延伸
“米道”在方言中保留古义,如吴语区称“买米路线”为“跑米道”,印证古代民生词汇的延续性(《方言调查报告》2018) 。
参考来源
- 汉典(www.zdic.net),“米道”词条引证
-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ctext.org),《云笈七签》卷三十四
- 国学大师(www.guoxuedashi.com),《史记·秦始皇本纪》校注
- 中国知网(cnki.net),《古代漕运与米道制度研究》
- 道教文化数据库(daojiao.org.cn),《道教服食养生文献汇编》
网络扩展解释
“米道”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主要可分为以下两类:
一、历史宗教术语
-
五斗米道的简称
“米道”是东汉时期道教早期教派“五斗米道”的简称。该教派由张陵(张道陵)创立,因入教需缴纳五斗米而得名,强调符箓咒术、义舍制度等。据《华阳国志》记载,其子张衡、孙张鲁继续传播,并在汉中地区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
-
教派特点
- 教义融合道家思想和民间信仰。
- 设立“义舍”提供免费米肉,倡导互助。
- 通过符水治病、三原(三次宽恕)后再行刑罚等制度吸引信众。
二、方言及引申含义
-
方言中的“味道”
在吴语地区(如上海、宁波),“米道”是“味道”的方言发音,常用于评价食物,如“米道好”即“味道好”。此用法体现了地域文化特色。
-
现代文化引申
部分资料提到“米道”被引申为对米饭品质和烹饪方式的讲究,强调选材与技艺,但此说法多见于非权威性解释。
其他说明
- 成语“米道”的争议:有资料称其为“以米为贵的时代”的代称,但此解释缺乏广泛文献支持,可能为误传。
- 现代品牌名:2000年后曾有品牌以“米道”命名,但与词语本源无关。
“米道”的核心含义仍以五斗米道为主,方言用法次之,其他引申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别人正在浏览...
北燕冰肌雪肠伯仲之间逋翁串脸胡醇酿出奇致胜翠帷存思诞幻蹈舞大小大凋衰嫡派遁世遗荣翻云覆雨格末痀瘻寡合过郤红绡货资讲是说非僭慢桔梗寖染寄足军中候恳曲旷夷榔头量纲寥廓妙解灭裂名相明效明旭珉佩睦睦丕基綦溪全景沙风赦免收置率真水悍淌板船通美同斟屠狗图书馆万古长春违天逆理伟望雾舒闲章晓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