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候气的意思、候气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候气的解释

占验节气的变化。古人将苇膜烧成灰,放在律管内,到某一节气,相应律管内的灰就会自行飞出,据此,可预测节气的变化。《后汉书·律历志上》:“候气之法,为室三重,涂衅必周,密布緹縵。室中以木为案,每律各一,内庳外高,从其方位,加律其上,以葭灰抑其内端,案历而候之。气至者灰动。其为气所动者其灰散,人及风所动者其灰聚。” 元 刘壎 《隐居通议·律管候气》:“ 北齐 神武 霸府田曹参军 信都芳 ,世号知音,能以管候气。” 清 吴伟业 《读端清郑世子传》诗:“候气推黄鐘,攷风定六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候气是中国古代天文历法术语,指通过观测节气物候变化制定历法的传统方法,其核心是"律管候气"学说。《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占验节气变化的方法",《辞源》解释为"以律管测节气,以灰飞为验"。

该理论包含三方面科学内涵:

  1. 声气共振原理:古人认为十二律管与二十四节气存在对应关系,《后汉书·律历志》记载"候气之法,为室三重,布缦缦庭,木为案,内庳外高,各加律其上,以葭莩灰抑其端"。
  2. 地气升降观测:通过埋藏地下的律管葭灰飞动判断阴阳二气变化,《梦溪笔谈·象数》载"冬至阳气距地面九寸而止,夏至阴气距地面九寸而止"的测量体系。
  3. 时空统一体系:《礼记·月令》将五音十二律与月份物候结合,形成"孟春之月,律中太簇;仲春之月,律中夹钟"的时空模型。

该学说自汉代确立后,历经张衡、祖冲之等改进,至明代朱载堉发明"候气室"达到技术顶峰,现存北京古观象台仍保留清代候气铜碑遗存。现代研究表明,这种通过地温变化影响律管气流的物理现象,本质上反映了地球公转轨道周期变化。

网络扩展解释

“候气”一词在不同语境下有两种主要解释,分别来源于古代文化和中医理论:

一、成语含义(日常语境)

指等待适宜的时机,强调行动前需审时度势。


二、古代占验术语(历法/气象领域)

指通过律管灰飞现象预测节气变化的方法,属于古代天文观测技术。


三、中医针灸理论(次要含义)

在《素问·离合真邪论》中,“候气”指针刺时等待经气感应的操作,属于针法术语。这一用法现代较少提及,需结合具体医学文献理解。

总结

日常交流中多采用其成语意义,学术讨论则需根据领域区分占验或中医释义。如需进一步探究古籍记载,可参考《后汉书》或中医经典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暗息板櫈扳连鄙诈长铍觇矕传警楚逸淡巴菰大酉滴水杜康方框分甘同苦辅行刚铠共同市场鹳鹤悍室换骨夺胎回遝火味驾曹间道降物结盟酒坊使鸠栖九阴均心剧暑凯复潾涌丽舞逻莎马粪娘蠛子明果牧啸囊琴批笔破门秋宪瞿摩帝适孽水畜水潦熟结庶征酸梅踏蹬贴河停免题书退公妄断洧盘污亵屋子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