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酒坊使的意思、酒坊使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酒坊使的解释

唐 宋 时酒官名。 唐 皮日休 《新秋即事》诗之一:“酒坊使到常先见,鹤料符来每探支。” 宋 高承 《事物纪原·东西使班·酒坊》:“又曰 唐 有酒坊使, 宋 朝初加‘内’字,后去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酒坊使是宋代设置的专职管理官营酒类生产与销售的官吏,属于财政管理体系中的重要职官。其核心职能是监督酒坊运作、征收酒税及执行国家酒类专卖制度(即“榷酤”)。以下从职源、职能与历史背景三方面详释:


一、职源与品阶

酒坊使始设于北宋,为三司(盐铁、度支、户部)或户部下属的差遣官,多由武臣或内侍充任。其官阶通常为从七品,属中低级实务官职。该职源于唐代“酒坊”作坊的监管需求,至宋代因酒税成为国家财政支柱(占商税三成以上),故制度化设使专管。


二、核心职能

  1. 监造官酒

    统筹地方酒坊的酿造工艺、质量把控及产量调配,确保“官曲”统一供应,禁止私酿。如《宋会要辑稿》载:“诸州酒务,岁课达万缗者置酒坊使一员。”(转引《食货志》)

  2. 课税征收

    按酒类销售量与酒价核定税额,上缴中央财政。南宋临安府酒坊使年征课额曾达百万贯,占当地商税之首(《梦粱录·卷十》)。

  3. 稽查私酤

    配合巡检司查禁民间私酒交易,维护专卖垄断。《续资治通鉴长编》记有酒坊使弹压私酿团伙的案例。


三、制度背景与演变

酒坊使的权限受“榷酒制度”直接制约:

该职至元代随榷酒制松弛而渐废,明清未再复设。


关联术语


主要参考文献

  1. 龚延明《宋代官制辞典》(中华书局,1997)职官“酒坊使”条
  2. 漆侠《宋代经济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榷酤制度章节
  3. [宋]吴自牧《梦粱录》(浙江古籍出版社,2011)
  4.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中华书局,2004)
  5. 包伟民《宋代地方财政史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网络扩展解释

“酒坊使”是唐宋时期设置的酒类管理官职,主要职责与酒业监管相关。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定义
    酒坊使是唐宋两代负责管理酿酒、酒税及酒类专营事务的官员。其名称中的“坊”指代酿酒场所,“使”则表明其官职属性。

  2. 历史沿革

    • 唐代起源:最早见于唐代,诗人皮日休在《新秋即事》中提及“酒坊使到常先见”,表明唐代已设此职。
    • 宋代调整:宋代初期沿用唐制,但曾短暂在官职前加“内”字(称“内酒坊使”),后恢复原名。
  3. 职能范围
    酒坊使需监管官营酒坊的生产与销售,并执行酒类专营政策,确保税收征收。宋代因实行“榷酒”制度(酒类国家专卖),此职位在财政管理中尤为重要。

  4. 相关文献佐证
    宋人高承在《事物纪原》中明确记载:“唐有酒坊使,宋朝初加‘内’字,后去之”,印证了其历史变迁。

酒坊使是唐宋经济管理制度的缩影,反映了古代政府对酒类生产与税收的管控,其名称和职能的调整与不同时期的政策变化密切相关。

别人正在浏览...

白蜡半载宝吹报价冰稼碧云霞材质插科打诨传家寸楮地媪端公戏独轮车法天飞棋凤绣分鸾分三别两轨距鬼哭神惊河溓海夷滑坡魂衣叫座浄境井蟇旌信鸡头救苦弭灾九莲灯哜喳绝代佳人亢亮料鬼陆浑山苗岭南菁书院南云庞眉鹤发劈柴刀青幻倾想全门热辣儒风三坟五典声气相通师戴使官室妹诗余顺祀琐牕停匀宛鲁矛味览梧丘之首无以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