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庶征的意思、庶征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庶征的解释

各种徵候。《书·洪范》:“八、庶徵:曰雨,曰暘,曰燠,曰寒,曰风。” 孔 传:“雨以润物,暘以乾物,煖以长物,寒以成物,风以动物,五者各以其时,所以为众验。”《朱子语类》卷一一七:“以人事则有八政,以天时则有五纪。稽之於卜筮,验之以庶徵,无所不备。”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庶征,是中国古代哲学与政治思想中的重要概念,特指自然界呈现的各种征兆或现象,古人认为这些现象与人事(尤其是君王的德行与政令)密切相关,是上天对人世的警示或嘉许。其详细含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阐释:

一、 基本定义与核心内涵 “庶征”一词中,“庶”意为众多、各种,“征”意为征兆、迹象。合指自然界中反映人事吉凶祸福的多种征兆。其核心内涵在于“天人感应”思想,即认为天(自然)与人(社会)之间存在相互感应的关系,自然界的异常或祥瑞现象是上天对人间政治得失、君主德行的回应。《汉语大词典》将其解释为“各种征候”,古时专指显示灾异或祥瑞的征兆。

二、 经典出处与系统阐述 “庶征”概念最系统、最权威的阐述见于儒家经典《尚书·周书·洪范》篇。该篇记载了周武王向商朝遗臣箕子咨询治国大法(“洪范九畴”),其中第八畴即为“庶征”。箕子详细列举了与君王行为相对应的五种天气征兆:

三、 庶征的分类与作用 庶征主要分为两类:

  1. 休征: 吉祥的征兆,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祥瑞出现等,被认为是君王有德、政治清明的体现。
  2. 咎征: 凶险的征兆,如持续干旱、洪涝、严寒、酷暑、地震、彗星等自然灾害或异常天象,被认为是君王失德、政治腐败、民生凋敝的警示。 其作用在于:

四、 历史与文化影响 “庶征”思想自《洪范》提出后,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代的政治哲学、天文历法、灾异学说乃至史学编纂:

五、 现代视角与意义 从现代科学角度看,“庶征”所代表的天人感应思想带有浓厚的唯心主义和神秘主义色彩,将自然现象与人事简单对应缺乏科学依据。然而,其思想内核强调统治者责任、敬畏自然、政治行为需考虑后果,在传统文化中具有深刻的道德警示意义和生态智慧萌芽。它反映了古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朴素认知和寻求和谐的努力。

主要参考来源:

  1. 《尚书·周书·洪范》:记载“庶征”概念的核心原始文献。可参考权威版本如中华书局点校本《尚书》或在线资源如“国学大师”网(www.guoxuedashi.com)收录的《尚书》原文及注疏。
  2. 《汉语大词典》:对“庶征”词条的释义。可查阅纸质版《汉语大词典》或权威在线词典如“汉典”(www.zdic.net)的相关词条。
  3. 董仲舒《春秋繁露》:系统阐述天人感应理论的重要著作。可参考中华书局等出版社的整理本或“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ctext.org)等网站资源。
  4. 历代正史《五行志》:如班固《汉书·五行志》、范晔《后汉书·五行志》等,是“庶征”观念在历史记录中的应用实例。可查阅中华书局点校本二十四史或相关数据库。

网络扩展解释

“庶征”是一个源自古代典籍的词汇,其含义需结合文献语境理解,主要存在以下两种解释:

一、主流含义(源自《尚书·洪范》)

基本含义:指自然界的五种气象现象(雨、晴、暖、寒、风)作为验证政事的征候。
出处:最早见于《尚书·洪范》第八章,记载周武王向箕子询问治国之道时,箕子提出通过观察自然现象来判断政事得失,即“八政”与“庶征”的对应关系。
具体内容:

  1. 雨:润泽万物
  2. 暘(晴):使物干燥
  3. 燠(暖):促进生长
  4. 寒:帮助成熟
  5. 风:流通空气
    古人认为这些现象若按时令出现,则预示政通人和,反之则警示施政有失(孔颖达注疏)。

二、其他解释

部分现代词典(如)将其解释为“对平民征税”,但此说法缺乏古籍支撑,可能是对“庶民”与“征”的误组合。从权威文献看,该词核心含义仍与自然征候相关。

使用场景

多用于古典文献研究或哲学讨论中,例如朱熹在《朱子语类》中结合卜筮与庶征分析天人感应。现代语境下较少使用,需注意与“庶徵”(徵为古代五音之一)的区分。

建议需要深入考证时,可参考《尚书》原文及汉典等权威古籍解析。

别人正在浏览...

埃米尔半元音冰甃碧遥遥餐饭参狼羌崇闳此疆尔界打熬得分发际方社風雷丰芑風雨晦暝赶节感世高孱工事归宁黑线猴子话本华僞花雪浑沕煎胶续弦教扰救倾积淤举棋不定豤请闚观溃溃溃破苦觅拦告梁闇落家眠牛内侍能有偶俗旁搜远绍磐维怯夫声玩输尿管算子天井窑铁闷车体样铜马祠偷闲团衫文匣雺塞先垅隙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