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阃的意思、都阃的详细解释
都阃的解释
指统兵在外的将帅。 清 方还 《旧边诗·大同》:“绕镇卫城分十五,沿边都閫辖西东。”自注:“ 明 初设 山西 行都司,管辖东西二路一十五卫。”
词语分解
- 都的解释 都 ū 大都市:都市。都会。通都大邑。 一国的最高行政机关所在的地方,京城:首都。国都。京都。建都。 美好:“雍容闲雅,甚都”。都丽。都雅。 总:都为一集。 居:“都卿相之位”。 古代称头目、首领。
- 阃的解释 阃 (閫) ǔ 门槛,门限:“送迎不越阃”。 特指城郭的门槛:“阃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阃外。 统兵在外的将军:“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阃职。 内室,借指妇女:阃闱。阃奥。阃德(借指
网络扩展解释
“都阃”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需结合历史语境分析:
一、基本释义
- 读音:dōu kǔn(注音:ㄉㄡ ㄎㄨㄣˇ)。
- 字义解析:
- 都:可指都城、统辖,或作副词表示“全部”。
- 阃:本义为门槛,引申为城门、军事要地或统兵权职。
二、具体含义
根据不同文献记载,存在两种解释:
-
统兵在外的将帅
明清时期多指驻守边疆或在外领兵的军事统帅。例如清代方还《旧边诗·大同》提到“沿边都阃辖西东”,并注释明代山西行都司的军事管辖范围。
-
守卫都城的统帅
从字面引申,“都阃”可指都城城门(郭门)的守卫将领,负责都城防务。
三、文献用例
- 军事职能:明代设“行都司”管辖卫所,如山西行都司统辖十五卫,由都阃负责东西两路防务。
- 建筑指代:“都阃第”即这类将领的府邸。
四、补充说明
该词现代已不常用,多见于历史文献或诗词中,需结合上下文判断具体指向(都城守卫或外派将领)。
网络扩展解释二
都阃(dū kǔn)是一个汉字词语,它由两个部分组成。拆分部首和笔画如下:
部首:阝(阜)
笔画:都(5画)、阃(7画)
都阃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诗经》。它是一个描述官员在任地之后受其他官员、亲戚、朋友等的拜访、纳贿等困扰的词汇。现代用法已经扩展到了一切被打扰、骚扰或过分关注的情况。
繁体字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都是「都阃」。
在古时候,都阃的汉字写法可能与现代有所不同,但现代的写法已经固定下来。
以下是都阃在句子中的例句:
1. 他刚刚上任就面临到处都阃的困扰。
2.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电子邮件的垃圾邮件成为了我的都阃。
一些与都阃相关的组词包括:都市、阃外、都墙等。
与都阃近义词有:紧逼、围堵、纠缠等。
与都阃反义词有:宁静、幽静、平淡等。
希望以上回答对你有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