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束兵秣马的意思、束兵秣马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束兵秣马的解释

犹厉兵秣马。《三国演义》第二一回:“后人有诗嘆 玄德 曰:‘束兵秣马去匆匆,心念天言衣带中。撞破铁笼逃虎豹,顿开金锁走蛟龙。’”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束兵秣马”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shù bīng mò mǎ,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含义
    该成语意为“整理兵器,喂饱战马”,与“厉兵秣马”同义,均表示做好战斗前的准备工作,强调积极备战的状态。

  2. 出处与背景
    出自《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后人评价刘备时写道:“束兵秣马去匆匆,心念天言衣带中。撞破铁笼逃虎豹,顿开金锁走蛟龙。”此处形容刘备暗中筹备、伺机而动的场景。

  3. 结构与用法

    • 结构:并列式四字成语,感情色彩中性,多用于古代语境。
    • 用法:作谓语或定语,如“将军束兵秣马,以待时机”。
  4. 近义词与延伸
    近义词为“厉兵秣马”,两者均强调战前准备。区别在于“束兵”更侧重兵器整理,而“厉兵”指磨砺兵器,细节略有不同。

总结来看,这一成语多用于文学或历史描述中,生动展现军事筹备的紧迫感,现代也可引申为对重要事务的周密准备。

网络扩展解释二

束兵秣马

《束兵秣马》是一个成语,意为武装整齐、装备完善的样子。这个成语由四个汉字组成,分别是『束』、『兵』、『秣』、『马』。

拆分部首和笔画

『束』的部首是『欠』,总共有七画;『兵』的部首是『勹』,有五画;『秣』的部首是『禾』,有十一画;『马』的部首是『马』,有三画。

来源和繁体

《束兵秣马》一词来源于南朝梁周兴嗣的《抢亲发笑语》中的一句话:“昔者,齐桓公之攻邢子也,朝束兵秣马,暮践凶奴。”因此,成为用来形容武装壮丽的场面。

在繁体字中,『秣』和『马』保持不变,但『束』和『兵』会更具传统的写法。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秣』字的写法为『穆』,表意为给牲畜喂食;而『马』字的写法为朱翔旁,稍微有些不同于现代的形态。

例句

在壮丽的国庆盛典上,国旗护卫队列整齐有序,纪律严明,真是『束兵秣马』。

组词

鞭长莫及、捧腹大笑、点石成金

近义词

齐整有序、整军备战、井井有条

反义词

混乱无序、士兵杂乱、无组织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