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鸿隙陂的意思、鸿隙陂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鸿隙陂的解释

陂名。故址在今 河南 淮河 北 正阳 、 息县 间。跨 汝河 ,受 淮 北诸水,郡以为饶。 汉成帝 时, 关 东患水,陂溢为害, 翟方进 等奏罢之。后岁旱、民失其利。 东汉 邓晨 为 汝南 太守,修复旧陂,起塘四百馀里,灌田数千顷, 汝 土以饶。至 安帝 永初 三年,诏以陂假与贫民,自是遂废。 宋 秦观 《汝水涨溢说》:“《汉书》称 汝南 有 鸿隙陂 , 翟方进 为相始奏罢,郡人怨甚切。意 鸿隙陂 者,非特为灌溉之利,菱芡蒲鱼之饶,实一郡瀦水处也。”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鸿隙陂”一词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需结合语境理解:


一、作为古代水利工程(主要含义)

  1. 地理位置
    位于今河南省正阳县、息县一带,跨汝河流域,是汉代淮河流域的重要蓄水灌溉工程。其水系连通淮河与慎水,具有调节水量、防洪抗旱的功能。

  2. 历史沿革

    • 始建:具体时间不详,但西汉时期已存在。
    • 废止:西汉成帝时,因水患频发,丞相翟方进奏请废毁,导致当地失去灌溉之利,引发民怨。
    • 重建:东汉邓晨任汝南太守期间修复,扩建为“起塘四百余里,灌田数千顷”,使农业复兴。
  3. 功能与影响
    兼具蓄水灌溉、水产养殖(如菱芡、蒲鱼)及防洪调蓄作用,对当地经济民生至关重要。


二、文学中的比喻用法(较少见)

在部分文献中(如《左传》注疏),以“鸿隙陂”比喻事物差异悬殊,原句“鸿鹄陂有隙,可使引鱼”中,“鸿”指大雁,“隙”为缝隙,“陂”为水坑,引申为两者相隔甚远。但此用法在权威历史文献中较少出现。



“鸿隙陂”主要指汉代淮河流域的水利工程,其兴废反映了古代农业与自然灾害的治理历史。文学比喻用法需结合具体文本分析,非主流含义。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水经注》《汉书》等古籍。

网络扩展解释二

鸿隙陂的意思

鸿隙陂是一个古汉语词汇,用来形容人或事物的分离、远离或相隔遥远的状态。

拆分部首和笔画

鸿隙陂的拆分部首为“鸟”和“阜”,笔画总数为17画。

来源

鸿隙陂源自于《庄子·逍遥游篇》:“竹楼之上,有间谷焉,其阴多为萧条,其阳则有黎民之居。惟所患者土之厚薄,山之高下,水之深浅,与人境之所异也。盖土陷而水为鸿隙,阳台之下幽冥浩渺,有时没有日月,无测无穷。”

繁体

鸿隙陂的繁体字为「鴻隙陂」。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鸿隙陂的古代写法为「鴻隙疲」。

例句

1. 两位兄弟因为长期分居不同城市,感情渐渐鸿隙陂。

2. 古代诗人描绘了山川的鸿隙陂之美。

组词

1. 鸿隙陂滩

2. 鸿隙陂木

3. 鸿隙陂地

4. 鸿隙陂天

近义词

1. 鸿沟

2. 极远之隔

3. 相距甚远

反义词

1. 亲密

2. 近距离

3. 互相接近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